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苏氏文集①序欧阳修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苏氏文集①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②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百余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
【注释】①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②韩、李:指韩愈,李翱。③ 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④以言语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擿裂,剔取割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以其集之归:属于
B.子美之齿少于予齿:年龄
C.不世俗趋舍牵:被牵制
D.望之昂然,而之温温即:接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而集录之为十卷②私见张良,具告
B.①后百有余年,韩、李徒出 ②公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①由是风渐息②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①独子美于举世不为之时②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B.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C.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D.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正当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经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的光芒。
B.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C.苏子美为文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与众不同,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
D.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死去;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得到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
小题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3分)
(2)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4分)
(3)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3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1)它(虽然)在某一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做珍宝。(得分点:“遗”、“宝”、句式)
(2)如果一旦有了那样的人,又幸运地赶上生活在太平时代,世人难道不可以不为此重视他并爱惜他吗?(得分点:“苟”、“及”、“其”、语言通顺)
(3)后来皇上担忧时文的弊端,下诏书劝勉学写文章的人要学习古文传统。(得分点:“患”、“讽勉”、“近”)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遂以其集归之”意思是于是就把这部文集归还他家,“归”在这里是动词,“归还”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A.介词,把。B。代词,这些;助词取独。C。代词,那;代词,自己。D。动词,写作;介词,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小题3: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本题所给画线句子中“子美”“豪俊”“朝廷”都是名词;“同时”“饮酒”“一时”“不幸”“岂非”都可以看作是词组;“也”一般作句末语气词;“悲夫”感叹词,一般为独立成句。了解了这些信息,断句就很容易了。
小题4:
试题分析:由原文可知,“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不当,应为“当时被指名受排斥的人”。 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小题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遗”,遗弃;“宝”,把它当做珍宝。“见遗于一时”,被动句。(2)“苟”,如果;“及”,赶上;第二个“其”,难道。(3)“患”,担忧;“讽勉”,劝勉;“近”,接近、学习。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苏子美死后四年,(我)才从太子太傅社公家里得到他生平的文章遗稿,收集抄录这些遗稿,把它编成十卷。子美是杜家的妇婿,(我)于是就把这部文集归还他家,并且告诉杜公说:"这些文章,是(珍贵的)金玉。(即使)被丢弃埋没在粪土中,(也)不会消磨腐蚀的。它(虽然)一时被抛弃,将来(也)一定有人收藏珍爱它。即使它被埋没没有显露出来,它的灵气、奇异的光芒已经常常放谢出,(别的)东西也不能遮蔽(它)。所以当子美遭排挤挫折、漂流异乡、困窘无奈的时候,(他的)文章已经在天下流传开来。即使(是)他的怨家仇人,以及曾经极力排挤,把他置于绝境的人,(对)他的文章却一点都不能贬低、遮蔽。一般人的心理(都是)轻视近代,看重古代,子美在现代被压抑,(文章)还能这样(被看重),他到后世不再被压抑,(文章又)该是怎样的情况呢?您可以没有遗憾了!"
我曾经考察前代文学、政治的兴盛衰落,对唐太宗(时)天下大治,接近三代圣王的兴盛时期,文章(却)不能革险五代沿袭下来的风气感到奇怪。此后一百多年,韩愈、李翱这些人出现,这之后元和年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代传统。唐朝衰亡,战事绘乱,又(过了)一百多年,大宋兴起,天下统一,平静无事。又过了几百年,古文才在今天兴盛起来。可叹我的(朋友)子美,因为一顿酒饭的过失,以致被罢官为民,流落(异乡而)死;这真是值得叹息流泪,使人替当代那些担任要职应该为国家欢喜地培育优秀人才的仁人君子们感到可惜啊。
子美的年龄比我小,可是我学习古文而在他之后。天圣年间,我被主考官取为进士,见到当时的学者专门根据声律对偶摘引割裂(古籍中的语句写成文章),称为时文,借此互相夸赞推崇。但唯独子美和史长才翁以及穆参军伯长,创作古歌诗杂文,当时的人很非议讥笑(他们),但子美(却)不为理睬。此后,天子担忧时文的弊端,发布诏书教导勉励学者学习古文,从此那种(推崇时文的)风气渐渐停止,学者逐步趋向(写)古文了。只有子美在当代学者都不写古文时却努力去写,他始终独自坚持,不被世俗的追求舍弃牵制,真可以算得是个具有独立见解的人了。
子美做官升到大理评事、集贤较理就被撤职,后来做湖州长史(直到)死去,享年四十一岁。他的形貌奇特魁伟,看上去高傲的样子,查是一接近他却是和蔼可亲,(接触)时间长了更加令人喜爱仰慕。他的才能虽然很高,可是别人对他也不怎么嫉恨。他们攻击他、把他排挤走,用意不在(打击)子美(本人)。(当年)跟子美一起饭酒获罪的人,很多(都是)闻名一时的杰出人物,现在都(重新)被收录选用,在朝廷上晋升职位,很是显要。可是唯独子美不幸死了,难道不是他的命运吗?悲衰啊!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苏氏文集①序欧阳修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你常喝纯净水吗?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血液中60多种化学元素,与地壳化学元素含量、分布规律是一致的。而饮水是提供人体必须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重要途经之一,这些元素在天然水中的比例与人体中的构成比例基本上相同,容易被人体吸收。如果人体与环境中的水源的某些矿物相互交换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发生某些疾病。
在生命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形成了较稳定的呈微碱性的内环境。正常人血液的PH值应在7.35—7.45左右。人的细胞活动必需在这个环境中进行。水中的矿物质,能维持体液酸碱平衡。而如果饮用的是不健康的水,就会导致人体酸化。美国诺贝尔获奖者称,人体酸化是百病之源。
有了饮水机和纯净水,喝水似乎变得方便多了。现在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们饮用纯净水。纯净水(或称超纯水、蒸馏水)一般以城市自来水为水源,主要是用反渗透法技术处理制成。在生产过程中把有害物质过滤的同时,也去除了钾、钙、镁、铁、锌等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而分解的氧、硫酸、硫磺等酸元素则保留在水中,因而增加了氢离子(H)的浓度成为酸性水。
纯净水在失去矿物质元素以后,它的水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水分子过分串联,变成链状线团结构,不仅不易通过细胞膜被人体吸收,相反,细胞内的生命动力元素的离子还会逆向渗透到细胞膜外侧,进到纯净水的“线团”中,致使人体内有益的生命相关元素外流失。纯净水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及儿童,负作用更大。水营养学专家强调说:青年及儿童钙的需要量30%来自于水,不是完全来自于食物,喝纯净水,30%的来源就没有了,这是第一点影响;第二点,食物中的钙比水中的钙吸收要来得慢,要低的很多,水中的钙吸收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食物中的钙受其他营养元素,粗纤维,包括植酸的影响,钙吸收率都很低,只有30%。水生理专家金日光教授指出,有些敏感的人感觉纯净水越喝越不解渴、越想喝,长久下来感觉四肢无力,那是因为常喝纯净水,不仅不能补充钙、锌等微量元素,体内已有的矿物质反而被纯净水都带走了,降低了人的免疫功能,甚至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疾病。需要注意的是,桶装密封的纯净水,一旦启封与空气接触,24小时后,就开始滋生细菌,因此,把一桶纯净水喝上几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小题1:下面有关“纯净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纯净水一般以城市自来水为水源,通常采用反渗透法技术处理制成。
B.纯净水在矿物微量元素的含量上与人体中的构成比例是一致的。
C.长期饮用纯净水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多种疾病。
D.链状线团结构的纯净水不易吸收,而且能致使人体内一些有益的元素流失。
小题2:对人们,尤其是少年儿童和老人不宜长期饮用纯净水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期饮用纯净水破坏了人体与环境中的水源的某些矿物相互交换的动态平衡。
B.纯净水在净化过程中,虽过滤了有害物质,但也去除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
C.少年儿童饮用纯净水难以获得必需的钙的补充。
D.人体对纯净水中钙的吸收要比天然水中的低得多,慢得多。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充分获得人体必需的各种矿物元素,尽可能地喝天然水是重要途径之一。
B.人体内环境呈酸性时,就不要喝纯净水了,其余情况下是没有关系的。
C.剧烈运动后,大量饮用纯净水可以及时补充水分和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
D.纯净水对儿童负作用更大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免疫力不强,因此要加强身体锻炼。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最后的较量
欧·亨利
手段高明的惯偷杰米,因在狱中表现好被提前释放。出狱那天,杰米暗暗下定决心,再不回那个该死的监狱了。可是,不久后他又重操旧业,并且连连得手。
杰米与探长班激烈较量后,差点失手被擒。为了躲避班的追捕,杰米逃到艾尔摩小镇上。一天杰米在大街上闲逛,听人谈论起艾尔摩镇银行家亚当很有钱,心中不觉一动。
然而,一件意外的事情改变了他的计划。那天,杰米正在亚当家门口转悠,忽然“嘎”的一声,一辆汽车在他的身边急刹车,差点撞到杰米身上。杰米刚想发火,从车里跳下来一个身材窈窕的女子,杰米完全被她的风采迷住了。这天晚上,杰米失眠了,眼前总浮现出那位女子微笑的问候:“先生,您没事吧?”一阵突如其来的烈火把杰米烧成了灰烬,从灰烬中重生的凤凰“宾塞”先生在艾尔摩安顿下来。他开了一家鞋店,买卖很兴隆。杰米第一次感到正常人生活的美好。他还交了许多朋友,而且如愿以偿,他赢得了姑娘的爱情。原来,他是亚当的宝贝女儿,名字叫安娜。
一年后,他赢得了当地人士的尊敬,他的鞋店很发达,他和安娜已经决定在两星期后结婚。亚当先生很器重宾塞。安娜非但爱他,并且为他骄傲。他在亚当一家和安娜的已经出嫁的姊姊家里都很受欢迎,仿佛他已是他们家的成员了。
这天,杰米来到亚当这里,并且把自己以前做案用的那个工具箱也带来了。他准备和安娜一起到小岩商业区去购买结婚纪念品,顺便将这只工具箱送给一个修保险箱的朋友。因为杰米再也用不上这个工具箱,他要开始新生活了。亚当对这个未来女媚非常喜欢,他觉得这个小伙子事业心强,人也正直,安娜和他一起生活一定会很幸福。他倒了一杯红酒给杰米说:“宾塞,时间还早,我们先来看看我新做的保险柜如何?”
杰米这才发现在大厅的右墙角,有一个巨大的保险柜立在那里。安娜的两个小侄子正在这里摸摸,那里摸摸,对这个大家伙好奇得不得了。杰米内行地赞叹道:“的确很牢固。”亚当非常得意地说:“是的,它相当牢固,等我安上它,除了我,任何人也休想打开它,连那个大名鼎鼎的专撬保险柜的高手杰米也不例外。”
杰米没想到自己的名声传得这么远,不觉一阵心慌。好在亚当没有注意到他的脸色,仍在兴致勃勃的介绍他的新保险柜:“除去报警系统不说,单是这密码锁,恩恩,你看这还有三道不锈钢的门……”杰米一边品着红酒一边不地点头。“的确,这保险柜和其它的保险柜比起来,相当先进!”
安娜笑着走过来说:“爸爸,不要老谈您的保险柜了,我们还要去买东西呢。”一家人说说笑笑,谁也没注意到,此时,一个小老头悄悄进了银行大厅,但是杰米注意到了,并认出这个老头就是一直追捕他的探长——班!
原来,班打听到杰米到了艾尔摩小镇,并即将成为银行家的乘龙快婿。于是追踪而来,准备揭穿杰米的老底,把他投入监狱。
杰米挽着安娜故作镇定地向门外走去。班手柱拐杖,站在门口,准备逮捕杰米。就在此时,传来亚当的惊叫声。
杰米和安娜转身一看,不觉得惊呆了。原来两个小侄子一时玩得兴起,竟然钻进保险柜,不小心将柜门关上了。
杰米跑过去着急地说:“快点打开柜门,保险柜密封太严,里面空气不足,用不了一会,孩子们就会没命的!”亚当急得团团转,杰米大声问道:“您冷静点,密码是多少?”
“密码还没设呢!”
“那定时锁呢?”
“定时锁也没装!”
内行的杰米立刻感到了事态的严重。
孩子的母亲发疯似地用手捶打着保险柜的门。有人甚至提议用枪。
安娜转过头,焦急地看着杰米:“你能试试吗?宾塞?你一定有办法,是不是?”
杰米看了看身后的班,心里像翻了五味瓶。他又转头看了看安娜,安娜正满怀希望地看着他。他瞅着她,嘴唇上和急切的眼睛里露出了一抹古怪的柔和的笑容。
永别了,我的爱情!!!
“安娜,”他说,“把你戴的那朵玫瑰给我,好不好?”
安娜惊讶地看着杰米,她以为自己听错了他的话,但还是从胸襟上取下那朵玫瑰,交到他手里。杰米把花放在左侧衬衣口袋里靠近心口的地方,挽起袖子。于是文质彬彬的“宾塞”不见了,代替他的是杰米。
真是轻车熟路,不到十分钟,杰米打开了保险柜。两个孩子得救了,亚当一家围着孩子又哭又笑。杰米深情地看了一眼安娜,转身对身后的班说:“班,你赢了,我们走吧!”“你认错了人吧,宾塞先生,”他说,“别以为我认识你。那辆马车还在等着你呢,不是吗?班转过身,朝街上走去。
杰米看着远去的班,无声地流下了眼泪。这时,安娜从身后紧紧抱住他说:“宾塞,什么也不要说,我永远爱你!”
小题1:探长班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4分)
小题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一阵突如其来的烈火把杰米烧成了灰烬,从灰烬中重生的凤凰“宾塞”先生在艾尔摩安顿下来。
(2)“安娜,”他说,“把你戴的那朵玫瑰给我,好不好?”
小题3:请简要分析这篇小说主要用了哪些结构技巧?(6分)
小题4:“最后的较量”的结果是什么?请结合全文,探究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生态美学
蔡毅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和内容也越来越广,人们常爱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好的、和谐的、生机勃勃的事物均可冠以“生态”来修饰。所谓生态美学,其实就是生态学和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生态美学用审美的眼光审视人类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从审美的情感观照出发来关怀现实人生,以人和自然环境关系的重构来扫荡西方自启蒙以来崇尚“人是机器”的观念所产生的荒诞感。在自然生命原本和谐统一的意义上,重新确立了人与自然相互一体的和谐关系,重新赋予自然万物以伦理的、关学的、宗教的、哲学的意义和价值。
生态美学“是一种以扬弃与建设为基本品性的美学形态”,它突破了长期在美学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中心主义”。在生态美学看来,大自然和自然美是造物主提供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人的职责就是爱护它,欣赏它,利用它,让自然之美自由自在地“绽放”出来。大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本,它自身处于一种协调状态,其本身就是美的,只不过对于那些无审美能力、被世俗眼光和狭隘功利目的遮蔽的人来说,他们往往只看得到利益、效用和金钱,却看不到美。只有具有生态审美能力的人,才能欣赏以形式的优美出现的春花秋月、苍松翠柏、风花雪月等自然美,也才能欣赏以崇高美形式出现的大漠荒野、高山峻岭、狂风暴雨等壮美景象,还能欣赏包含理性精神、体现人性真谛、展现人类思维和智慧的精神之美。只有具备这类审美能力的人,才能主动自觉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理性而有节制地改造自然,通过劳动实践创造更高级的“人化的”自然美。
生态美学是一种关怀万物生命存在的美学。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提醒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事物都要按照自然的规律来发展,人类应当维护生命自然的和谐状态。庄子也认为,美并不仅仅是人的专利,天下万物都有自己的美,这种美就是万物对自己生命本性的顺应或伸张,简称“适性为美”。庄子主张人要站在不同物种生命本性的立场,追求和维护天下万物顺应各自本性之美的共生共在,达到天人和谐,万物共荣。
生态美学研究的核心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审美关系。生态美学不同于过去的传统美学,它拥有独特的价值观和价值立场。它认为,在生物圈大家庭中,所有生物和实体作为与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的生命价值是均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力是相同的。人类作为众多生命形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凌驾于其它物种之上,可以对天地万物任意宰割剥夺的特权。生态美学注重各种生命的关联,并将生命视为人与自然万物共有的属性,从生命间的普遍联系来强调对生命的肯定。它从自然与人共生共存的关系出发来探究美的内涵,提倡要顺应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要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天地万物。(节选,有删改)
小题1:下列有关“生态美学”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美学由生态学和美学结合而成,它用审美的眼光审视,用审美的情感观照,重构了人与自然相互一体的和谐关系。
B.生态美学“生态中心主义”的建立,否定了西方自启蒙以来崇尚的“人是机器”的观念,突破了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
C.生态美学认为只要具备了生态审美能力,就能欣赏以优美形式和崇高形式出现的自然美,并能通过劳动实践创造出更“人化的”自然美。
D.生态美学独特的价值观和价值立场,表现为它认为生物圈中所有生命的价值和权力都是相同的,生命是人与自然万物共有的属性。
小题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和庄子就提出了对生命万物本性的维护、顺应和伸张,这开创了世界历史上生态美学的先河。
B.人们常用“生态”一词来定义美好的事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工程、生态农业、生态住宅、生态餐厅等词语将陆续进入人们的生活。
C.“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强调以人类为中心,后者则强调人类要以爱护、欣赏和利用大自然为自己的职责。
D.生态美学与传统美学是有区别的,它爱天地万物,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且注重各种生命的关联;在探究美的内涵上,是从自然与人共生共存的关系出发的。
小题3:下列不属于“适性为美”的一项是( )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B.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C.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D.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文化人格的层次攀升
于 平
我们所处的文化时代是一个呈现为层次多样、层次认同和层次攀升的时代。认识文化构成的“多层次”有助于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仅有助于维护“多样性”的自觉,而且有助于引领 “攀升性”的自觉。
文化素质是对于一个人有无“文化”进行评价的基础层次,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我国先哲关于“仁者人也”的精要表述,就包含着人的文化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相互建构的社会理想。
我们常能听到说某人“有水平,有文化”“文化水平”作为对人的一种评价,是关乎“文化高低”的问题。文化水平关乎的是人的文化能力,包括人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说,文化素质关乎的是个体自身的文化形象,那么文化水平则更多地体现在个体面向社会的文化建设中。但实质上,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是以每一个体文化素质的不断攀升为前提的,而一个人文化水平的标高,又必须体现为他对社会文化建设的认知乃至创造能力上。努力成为高水平的“文化人”应成为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其间人的认知和创造能力都会归结为“文化水平”。如同文化素质的不断完善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断攀升的文化水平作为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并且,主体完善文化素质的自我建构与其在改造客体之时的文化水平提升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并且也是一个共进的过程。
把“有涵养”视为一种文化人格评价,是较之“有水平”更高一层次的文化评价。与文化素质的评价相比,文化涵养似乎提升到对人的品位与格调的关注。在这个层次上来透视文化人格,你会发现“附庸风雅”者颇为多见 。风雅者,风度雅量之谓也。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而不是外表的矫饰,它不仅需要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往往更需要情操的陶冶,它是一种文化人格,更是一种道德人格。也有人视“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是具有高度“文化涵养”的特征。文化涵养其实也是文化人的一种陶塑和一种充实,善陶塑、能充实才能攀升到“文化境界”的层次。
古人论诗曰“有境界自成高格”,文化境界当然也是对高层次文化人格的评价。对于大多数文化人而言,其实也是缘自人的文化良知的一种追求。如果说文化素质关乎“有无”的问题,文化水平关乎“高低”的问题,文化涵养关乎“厚薄”的问题,那么文化境界关乎的是“阔狭”的问题。说某人“有境界”是对其文化人格做最高级的评价。要达到理想的文化境界,有两个重要的取向:其一,面对民族智慧数千年的文化积累,要力求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去攀升。在文化“泛漫化”的热浪中,我们能否搭在巨人肩上甚至搂在巨人腰上都不是没有疑问的,我们对于文化境界的攀升确实有“路漫漫”的感觉。其二,面对人民大众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要力求投身这一大潮中去“弄潮”。不去顺应潮流、驾驭潮头,如何能预见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文化境界呢?(选自2011年 2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文化人格的层次”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人格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文化素质、文化水平、文化涵养和文化境界。
B.文化人格的四个层次,分别关乎“有无”、“高低”、“厚薄”和“阔狭”的问题。
C.文化人格评价的最高层次是文化境界,它是缘自一般人的文化良知的一种追求。
D.文化人格的 层次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正确认识其特点有助于人们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小题2:下列对于“文化素质”与“文化水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化素质”是对于一个人有无“文化”进行的评价, “文化水平”则是对于一个人“文化高低”的评价。
B.文化素质关乎的是个体自身的文化形象,文化水平则更多地体现在个体面向社会的文化建设中。
C.文化素质的不断完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文化水平的不断攀升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主体完善文化素质的自我建构与其在改造自我时的文化水平提升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化素质是对人的文化人格评价的基础层次,它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先哲“仁者人也”这一表述,就体现了人的文化素质决定了社会文明程度这一思想。
B.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它需要人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尤其需要人们陶冶自己的情操,它体现的也是一种道德人格。
C.“附庸风雅”者和“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者,都不是具有“文化涵养”特征的文化人格。
D.只有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投身文化“泛漫化”的热浪中去“弄潮” ,才能攀升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文化境界”的层次。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在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严肃的文学走向衰微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在各种非文学的领域发现了文学。它的身影已开始更多地出现在摄影、网络、手机短信之中。
网络文学、摄影术学、短信文学等的出现,再加上此前的电影文学、电视嗽文等,这些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文学借助于现代科技媒介走向了泛化。
然而,对于文学的泛化,有人视之为洪水猛兽,大力进行围追堵截;有人祝之为畏途,犹豫徘徊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这些都大可不必纵观文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便可看到,文学的泛化是文学发展中的常见现象。
文学是一门艺术,是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类。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的内容连循着审美的要求,不断地向人生领城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从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从多种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中,寻找、发现和捕捉新的审美对象,从而形成了文学内容的开放性和更异性。文学的审美属性使其始终都在寻找和表现。新的对象和内容,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学形式为其新的载体。旧的文学样式因成熟而相对僵化,它会使文学对新的审美对象和内容的表达滞后。所以任何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向被传统的审美观念视为非审美领域的方向的开拓、用发展的眼光看,都预示着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类型的开始。
但是,文学的泛化一般是指文学借助于其他媒介或形式来表现其审美属性户的现象。审美属性是文学的基本含义,凡是不具备审美属性的都不能称为文学,因此,我们还得把文学的泛化与文学审美属性的弱化,甚至是去审美属性的非文学化区别开来。有人说,当前的文学走向了泛化,其理由便是文学的精神资源和思想穿透力贫乏,对人性的关注趋于淡化,很多闲适的、无关痛痒的文字充斥于各种文学期刊。然而,这些现象不能称为文学的泛化,只能说是某个时期某些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的弱化,也就是说这些作品不是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还有那些所谓的广告文学,它们虽然有时也有曲折的情节,而且引人入胜,但它们是不能被称为文学的。文学中的审美不带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它具有无功利性,即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的满足。也就是说,在文学活动中,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时候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但所谓的广告文学不是这样,它有直接的。现实功利性,其所有的叙述和描写都是为了宣传和推销其产品,文学在这儿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广告利用文学的想象和描写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它本质上是对文学的去审美属性化,利用的不过是文学的外壳,因此,所谓的广告文学的出现,是不能归为文学的泛化之列的。相反,无论是摄影文学、网络文学。还是短信文学,它们中的优秀作品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无论时代怎样变,无论文学借以栖身的媒介怎样变,文学总有一点不会变,那枕是它的审美内核不会变!拥抱了审美,那才是真正拥抱了文学。
小题1:下列说法,属于对“文学的泛化”的含义的正确理解的一项是(  )
A.指在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严肃的文学走向衰微时而出现的摄影文学。
B.其中的优秀作品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C.它一般是指文学借助于其他媒介或形式来表现其审美属性的现象。
D.它是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类。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的内容遵循着审美的要求,不断地向人生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从而形成了文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变异性。
B.当前有很多闲适的、无关痛痒的文字充斥于各种文学期刊,这是文学的泛化的表现。
C.文学的泛化与文学审美属性的弱化、去审美属性的非文学化都有区别。
D.审美属性是文学的基本含义,凡是不具备审美属性的都不能称为文学。
小题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短信文学及电影文学等的出现,表明文学借助现代科技媒介走向了泛化。
B.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在文学活动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
C.广告文学有直接的现实功利性,文学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因此,广告文学的出现,是不能归为文学泛化之列的。
D.无论是摄影文学、网络文、学还是短信文学,它们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