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湘江曲张籍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 1.首句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字,交代了什么内容?...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模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湘江曲
张籍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
1.首句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字,交代了什么内容?应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送别诗,联系全诗分析诗人是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送别思绪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首句点染秋日湘江的景色,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字,这是诗词中常见的“同字”手法。前一个“湘水”,点明送行的地点,后一个“秋水”,点明时令正是使离人善感的秋天,笔意轻捷而富变化。
2.诗人为了充分表现送别思绪,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加强情感的渲染:①反衬。秋江的无潮正反衬出诗人心潮难平,秋江的开阔正反照出诗人心情的愁苦抑郁。②渲染。“送人发,送人归”,以“顶针”的手法紧承第二句,前后连用三个“人”字,两个“送”字,两个“发”字,加强了回旋复沓的旋律,加上“发”与“归”的渐行渐远的层进描写,对送别的思绪作了回环往复的充分渲染。③以景结情。最后一句写友人已去的情景,“白苹茫茫”是江上所见,“鹧鸪飞”是写江边所闻,和茫茫的白苹动静互映,那鹧鸪的啼鸣,仿佛更深微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怅惘。这种以景结情的落句,更给人以无穷的意味。
(主观题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湘江曲张籍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 1.首句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字,交代了什么内容?】;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①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2.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革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解答第1~4题。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拆?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表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___________。
2.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     )
A.设问 借代
B.设问 比拟
C.夸张 比拟
D.夸张 借代
3.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的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