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夜 雪        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注】本诗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小题1:诗...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本诗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
小题1:诗人的“知雪重”是运用什么写法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5分)
小题2:评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6分)
答案

小题1:诗人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三方面来表现雪重(大),三处不着一个“雪”字。这是侧面描写的艺术方法。(5分)
小题2:此评恰当。诗人从“已讶”到“复见”再到“时闻”已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借“夜雪”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暗示谪居浔阳(九江)居住环境的偏僻和孤寂惆怅的心情。(6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转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 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表明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传达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独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首诗新颖别致,立意不俗。咏雪诗中写夜雪的不多,因为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富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跳出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窠臼,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再现出一场夜雪来。“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雪的存在,而且暗示雪大,因为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足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见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说明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表明雪下得大、积得深,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烘托,句句写人,却处处见出夜雪。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夜 雪        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注】本诗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小题1:诗】;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蹑足行伍之间,                      。(贾谊《过秦论》)
春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其二))
            ,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芳与泽其杂糅兮,                    。(屈原《离***》)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欧阳修《醉翁亭记》)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默写(共6分,(1)——(3)题3分,每题1分。(4)题3分)
(1)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1分)
(2)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1分)
(3)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                  。(1分)
(4)时文美文背诵:(3分)
打破的重要性在于我们可以摒弃原来的自己,向更成熟的人生前进。······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是一种打破,他们                                      ;家人也在不断地将我们“打破”,让我们                  。无论是哪一种打破,其结果都是让我们学会成熟,让我们得以成长。因此打破的意义在于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木兰花慢·别西湖两诗僧
卢祖皋
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正红叶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三生溪桥话别,怅薜萝犹惹翠云衣。不似今番醉梦,帝城几度斜晖。
鸿飞,烟水弥弥。回首处,只君知。念吴江鹭忆,孤山鹤怨,依旧东西。高峰梦醒云起,是瘦吟窗底忆君时。何日还寻后约,为余先寄梅枝。
【注】①三生:佛家语,指前生、今生、来生。杭州北山有三生石。
小题1:起句“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有何妙处?试作赏析。(4分)
                                                                                         
                                                                                         
小题2: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一去紫台连朔漠,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5)怀良辰以孤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6)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7)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8)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湖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yǎn),字光荐,一说字中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他曾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是一个有爱国心,有民族气节的人。这首《唐多令》是宋亡之后他被俘过建康(今江苏南京)所作。
小题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词的上下阕分别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