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双调〕 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小题1:“秋景堪题”体现了作者对秋天怎样的态度?“秋景”具体体现在哪里?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元曲中的五、六两句作具体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作者一反肃***凄凉的悲秋情调,而以乐观豪情去赞美秋景的磅礴绚丽和沛然生机。(1分)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色彩鲜艳明丽;清浅的山溪,幽邃的松径,氛围清新秀美。秋景如画,自然会使诗人逸兴遄飞,顿生灵感,欣然而叹“秋景堪题”。(2分)
小题2:值此绚丽宜人的秋景,正该是让清樽斟满、开怀痛饮的大好时机;难得与一伙布衣朋友相聚,正可举觞相劝叙怀畅饮。(2分)表达了对归隐大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清樽”“泼醅”“白衣”“酒杯”这些意象,又隐含着安贫乐道、浮云富贵、笑傲王侯之意。(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情感态度。作答时要明白第一问是建立在第二问基础之上的,抓住元曲中的景象“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由景物的色彩,我们自然可以明确作者对秋天的态度。鲜丽的色彩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试题分析:
小题2: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作答时,明确“景”——“红叶满山溪”,“黄菊绕东篱”等;“物”——“清樽”“泼醅”“酒杯”等,由此看出,清秋畅饮,布衣互酌,再结合最后几句自然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7分)〔双调〕 碧玉箫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注1]。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注2],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赊:长、远。 漏:古时滴水计时的工具。
小题1:有人认为诗歌颔联中,有一字表意极佳,请选出并加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5分)
小题2:诗歌的颈联写景角度有什么变化,简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6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登高望远,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是许多像辛弃疾这样的仁人志士登临的应有之情。这首词也是以此作为触发点的千古抒情名作。 |
B.词的上阕歌颂了两个与京口有关的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然而时过境迁,英雄的功绩也因光阴的流逝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现了辛弃疾复国无望的消极、颓废之情。 |
C.用典是辛词的最大特点,也常被人诟为“掉书袋”。但这首词将历史和现实、古人和自己,融合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典故岁多,却并不见生硬堆砌的痕迹。 |
D.词中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对英雄业绩的强烈向往,而对统治者的妥协投降、轻率出兵,又表现出深切的忧虑和愤慨,在艺术风格上显得豪放悲壮,沉郁苍凉。 |
(1)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_______________。(朱自清《荷塘月色》)
(3)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画 菊
(南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是南宋故臣。
小题1:请赏析菊花的形象。(2分)
小题2:请赏析本诗的表现手法。(4分)
10.阅读下面的散曲,回答问题。(8分)
子 规①
吴融②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行人归去船。
注:①子规:杜鹃鸟的别称,鸟嘴呈红色,叫声类似“不如归去”。 ②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受牵累罢官,流寓湖湘时写下本诗。
小题1: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子规”常用来抒发_____________之情。(1分)
小题2:颔联写景有何特点?试做简要分析。(4分)
答:
小题3:本诗是咏物诗,主要突出了物的什么特点?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
最新试题
- 1如果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全体实数B.x=1C.x≠1D.x=0
- 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具有贬义色彩的是[ ]A.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B.仔细看时,
- 3中国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之祸患。世界史上英法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点的会议是
- 4不定项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学习过程随着知识的逐渐积累,引起认知系统总熵值变小 B.人的学习过程随着知识
- 5丹霞地貌是指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因在广东丹霞山发育典型而得名;雅丹地貌多指一些干涸的湖底,
- 6艰苦奋斗,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充分体现艰苦奋斗精神的是 [ ]A.井冈山精神 B.延安
- 7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神
- 8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一项工程,乙队先单独做1天,再由两队合作2天就完成全部工程,已知甲队与乙队的工作效率之比是3:2
- 9“用冰取火”时,首先要把冰块磨成:[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
- 10 The flood this summer caused serious _______________ to the
热门考点
- 1用多用表的欧姆档进行测量时:(1)当转换开关置于图甲所示位置时,表针指示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电阻值是___________
- 2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是( )A.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B.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经济发展C
- 3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A.脂肪B.维生素C.糖类D.蛋白质
- 4明朝中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出现的手工工场 [ ]A.标志着自然经济的瓦解 B.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兴起 C.生产规模
- 5在平面几何中有:Rt△ABC的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上的高为h,则.类比这一结论,在三棱锥P—ABC中,PA、PB、P
- 6阅读理解。
- 7.----I’m going downtown. ----Come on, _______.A.I’ll give
- 8综合性学习。 互联网络越来越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交流平台。语文课上,老师引导同学们阅读了名著,还开展了“网上读写
- 9某联欢晚会举行抽奖活动,举办方设置了甲.乙两种抽奖方案,方案甲的中奖率为,中将可以获得2分;方案乙的中奖率为,中将可以得
- 10如图,已知AOB为一条直线,OC为任一条射线,OD平分∠BOC,OE平分∠AOC,试判断OD与OE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