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酌古论》序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上海高考真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酌古论》序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
  吾鄙人也,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椠之业,又非所长,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利害,颇若有自得于心者,故能于前史间窃窥英雄之所未及,与夫既已反之,而前人未能别白者,乃从而论著之,使得失较然,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论。
  【注】①铅椠:指写文章   ②较然:明显
1.第一段中与”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古代文士和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
B.天下安定之时,文士发挥的作用更大。
C.后世的文士、武将只注重自己的名声。
D.作者对于写文章和行军打仗都很擅长。
3.“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酌古”所要研究的材料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作《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才智所在,一焉而已。
2.B
3.(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酌古”在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了论证的气势。
4.(1)(史书中)所记载的英雄缺乏才智的事例。
  (2)英雄具备才智但前人未能分辨的事例。(意对即可)
5.是为了探究、参酌历代治国用兵的成败得失,为后人提供借鉴。(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酌古论》序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节选自苏辙《巢谷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梅州予书曰——遗:遗留,留给
B.遂弃其旧学,弓箭——畜:储备,置办
C.不旬日必见,死无矣——恨:遗憾
D.釜而爨,易子而食——县:同“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予在朝,谷浮沉里中/鄙贱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予罪谪居筠州/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昔赵襄子厄晋阳/或脱身以逃,不能容远近
D.故作传,异日以授之/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通过巢谷的弃文从武、与作者兄弟的交往,刻画了他重朋友义气,具有古代侠士遗风的义士的形象。
B.当作者兄弟俩被贬谪岭南时,巢谷以年老多病之体,万里步行,去见他俩,先见苏辙,再去见苏轼,不幸病死于途中。这突出表现了巢谷的古道热肠、侠士风概。
C.本文选材典型,叙事简洁,辞藻华丽,富有感染力,人物形象鲜明,意蕴高妙,回味无穷,这就是苏辙行文的特色所在。
D.文章最后部分作者发表议论,将巢谷比作春秋末年忠于赵襄子的高恭,除了揄扬巢谷之外,还有讥刺世人趋炎附势的意味。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既 见 握 手 相 泣 已 而 道 平 生 逾 月 不 厌 时 谷 年 七 十 有 三 矣 瘦 瘠 多 病 非 复 昔 日 元 修 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帆山子传
[清]袁枚
  真州有选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炖,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彼姝,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凡可喜可愕,可嗢噱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珮环。椭挟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不有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呜呼,仁哉!(选自《袁枚全集》,有删改)     
  [注]①嗢噱(wàjué):笑谈,笑话。②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持论快——彻:透彻
B.叙先贤遗遗——迹:留下踪迹
C.圣人我矣——诏:教导
D.自称无之民无——方:不行礼仪
2.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帆山子性格“不羁”的一组是(     )
①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
②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
③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
④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
⑤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
⑥椭狭零星,手自摹拭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帆山子看来,命令人在路上不直视美貌女子,或者回到家里殴打自己的兄妹,都是不合人的性情的。
B.帆山子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他却风趣幽默地解释说自己合乎圣人之道。 C.文章结尾说帆山子有仁爱之心,故而在他死后,他的好朋友江吟香每逢寒食节就会在寺庙中设灵位祭祀他。
D.帆山子是一位隐士,为人豪放不羁而又自尊自爱,谈吐、举止都显示出他是一个“真气盎然”的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标题:标题中哪个词最为关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及形势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是怎么一步步说服秦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烛之武开始以才不如人、年纪已大为托词拒绝了郑伯的要求,有人认为这样写有损其形象。你是怎样看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辛公义,陇西锹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 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新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看。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北母。
  后迁牟州剌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值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生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隋书·循史传》)
  【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名称。 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被嗟异——未数然也
B.以功岷州刺史——臣洗马
C.凡有疾病,皆床舆来——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D.家无新属——不知几千里也
2.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
A.将有事于西畴
B.奚以知其然也
C.纤歌凝而白云遏
D.翱翔蓬蒿之间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
①以勤苦著称 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
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③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C.辛公义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
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荆轲刺秦王》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中开篇描写的当时的形势是怎样的?写这一形势有什么作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怎样描写惊心动魄的刺秦王场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上对荆轲的评价,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荆轲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