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吉林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 “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项王乃日: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对下列旬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垓下      壁:驻扎   
B.骑能者百余人耳    属:隶属   
C.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 向:脸朝着,面向,朝向   
D.项王身十余创     被: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于是项王上马骑      ②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B.①令骑将灌婴五千骑追之   ②不忍***之,赐公   
C.①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罪也 ②天亡我,我何渡为   
D.①愿诸君快战        ②吾若德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东城,部下剩下二十八骑。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持短兵器与汉军接战,斩二将,***数十百人,叱退汉军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江,最后自刎而死。


答案
1.B
2.D
3.D
4.C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黄梦升墓志铭
欧阳修
  予友黄君梦升,其先婺州金华人,后徙洪州之分宁。其曾祖讳元吉,祖讳某,父讳中雅,皆不仕。黄氏世为江南大族,自其祖父以来,乐以家赀赈乡里,多聚书以招四方之士。梦升兄弟皆好学,尤以文章意气自豪。
  予少家随州,梦升从其兄茂宗官于随。予为童子,立诸兄侧,见梦升年十七八,眉目明秀,善饮酒谈笑。予虽幼,心已独奇梦升。
  后七年,予与梦升皆举进士于京师。梦升得丙科,初任兴国军永兴主簿,怏怏不得志,以疾去。久之,复调江陵府公安主簿。时予谪夷陵令,遇之于江陵。梦升颜色憔悴,初不可识,久而握手嘘唏,相饮以酒,夜醉起舞,歌呼大噱。予益悲梦升志虽衰,而少时意气尚在也。
  后二年,予徙乾德令。梦升复调南阳主簿,又遇之于邓。间尝问其平生所为文章几何,梦升慨然叹曰:“吾已讳之矣,穷达有命,非世之人不知我,我羞道于世人也”。求之,不肯出,遂饮之酒,复大醉起舞歌呼,因笑曰:“子知我者。”乃肯出其文。读之博辩雄伟,意气奔放,若不可御。予又益悲梦升志虽困,而文章未衰也。 
  是时,谢希深出守邓州,尤喜称道天下士。予因手书梦升文一通,欲以示希深,未及而希深卒,予亦去邓。后之守邓者皆俗吏,不复知梦升。梦升素刚,不苟合,负其所有,常怏怏无所施,卒以不得志死于南阳。
  梦升讳注,以宝元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卒,享年四十有二。其平生所为文曰《破碎集》、《公安集》、《南阳集》,凡三十卷。
  娶潘氏,生四男二女。将以庆历年某月某日葬于董坊之先茔。其弟渭泣而来告曰:“吾兄患世之莫吾知,孰可为其铭?”予素悲梦升者,因为之铭曰:
  吾尝读梦升之文,至于哭其兄子庠之词曰:“子之文章,电激雷震。雨雹忽止,阒然灭泯。” 未尝不讽诵叹息而不已。嗟夫,梦升!曾不及庠!不震不惊,郁塞埋葬。孰与其有,不使其施?吾不知所归咎,徒为梦升而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问其平生所为文章几何 间:间隔
B.意气奔放,若不可    御:抑制
C.其所有,常怏怏无所施  负:倚恃
D.未尝不诵叹息而不已   讽:诵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我羞道世人也   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B.卒不得志死于南阳 木欣欣向荣
C.为之铭曰     蒙故业,遗策       
D.吾不知归咎    生,亦我欲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梦升起初在婺州金华学习和生活,后来迁徙到洪州的分宁。他们兄弟都很好学,文章和气概都足以自豪。    
B.欧阳修小时候就觉得黄梦升很奇特,后来在江陵又遇见他。黄梦升当时容颜憔悴,但是少年气概依然不改。    
C.欧阳修曾经准备向谢希深举荐黄梦升,但是没有能够实现。黄梦升为人刚直,才能尚未施展,就抑郁而终。    
D.文章通过对黄梦升家世、才能的描述,特别是两次饮酒歌舞场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位怀才不遇的士人形象。
4.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又益悲梦升志虽困,而文章未衰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之守邓者皆俗吏,不复知梦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兄患世之莫吾知,孰可为其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虽回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篇》)
  【注释】①目:纲目,条目,具体要点。
(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这一章阐述了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主张,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可见“克己复礼”是孔子以前就有的古语,儒家用之作为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
B.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而核心是指人与人的相亲相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实行“仁”的主要方法。
C.“礼”,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标准、仪式的总称。包括了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长期形成、又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人们相互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作,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纪、道德和礼貌。
D.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克己复礼为仁”,即:人们的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实行仁,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谈到自己虽然不聪敏,但请老师孔子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2)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 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 ,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向是(     )
A.及长,辩——赡:丰富
B. 裕亦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看
C. 然闻至,咸自矜持——信:信使                                              
D. 孙绰、李充等皆以 文义世——冠:位居第一 
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部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的性格的一组是(     )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年幼是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薄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隶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遗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
[注]①生口:指俘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 考:考察
B.安到郡,不入府,先往狱 按:查办
C.帝感悟,即许      报:报告
D.公于京师使客道夺人财物 遮:遮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州里  ②遂见用小邑
B.①奉檄诣从事,从事安致书于令 ②不如而厚遇之,使归赵
C.①理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②自视也,亦若此矣
D.①众皆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②奚以九万里而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英阴谋叛乱,朝廷严加查处,受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招的,就不顾风险上书要求释放他们,最终使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力谏,尽管奏章都被搁置,但他毫不动摇。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起初任县功曹时,就拒绝了从事的私请。后来弹劾窦景,尽管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但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B.臣微志 听:准许
C.具以表 闻:听说
D.形影相 吊:安慰
2.下列各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臣具以表闻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优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⑦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⑧谨拜表以闻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⑤⑦  
D.②④⑥
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密的《陈情表》中的“情“可以作如下注解:情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B.在文中,李密表达了自己对祖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
C.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李密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谢辞。
D.《陈情表》本于宗法人伦之至常,措辞委婉,无一字虚言藻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向为人所传诵。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