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平。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年九十五...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平。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年九十五卒。躬少传父业,讲授徒众常数百人。后为郡吏,辟公府。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显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躬以明法律,召入议。议者皆然固奏,躬独曰:“于法,彭得斩之。”帝曰:“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可得专***人乎?”躬对曰:“一统于督者,谓在部曲也。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兵事呼吸,不容先关督帅。且汉制棨戟即为斧钺,于法不合罪。”帝从躬议。又有兄弟共***人者,而罪未有所归。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帝曰:“章矫诏***人,何谓罚金?”躬曰:“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帝曰:“善。”后三迁,元和三年,拜为廷尉。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章和元年,赦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死罪一等,勿笞,诣金城,而文不及亡命未发觉者。躬上封事曰:“圣恩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皆当重论。伏惟天恩莫不荡宥,死罪已下并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独不沾泽。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边。”肃宗善之,即下诏赦焉。
(选自《后汉书·卷四十六》)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章矫诏***人 ②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晋鄙
B.①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 ②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C.①圣恩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D.①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 ②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郭躬执法宽容或公正的一组是( )
①于法,彭得斩之 ②又有兄弟共***人者,而罪未有所归
③躬对“章应罚金” ④决狱断刑,多依矜恕
⑤事皆施行,著于今 ⑥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躬执法公正,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在秦彭一案中,他力排众议,坚持认为虽然从法律的角度看,秦彭该被处死,但理有可恕。
B.郭躬依法断案,是非分明,量刑准确。中常侍孙章宣布判决罪犯的诏书时,出现失误,被判腰斩,郭躬却认为孙章犯法不是出于故意,宜处以罚款。
C.郭躬出身仕宦之家,世代掌法,他秉承家风,执法务求宽容公正。他曾对四十多条量刑过重的法律条文做了修改,后都得到施行。
D.肃宗大赦天下,一些囚犯因此获免死罪,而逃犯却未获减罪。郭躬主张对这两类犯人应一视同仁,赦免死罪,令其戍边。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
②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可得专***人乎?
③伏惟天恩莫不荡宥,死罪已下并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独不沾泽。
答案

小题:C
小题:C
小题:A
小题:译文: 我私下想皇上福恩应该浩荡宽宏,但现今死罪已下的人都获得新生,惟独被捕的逃犯却未能享受皇上的恩泽。
译文:军队出征,校尉要一律受制于主将。秦彭既然没有斧钺,怎么能专权***人呢?
译文:那些被郭弘判罪的人,回去后没有怨恨之情。
解析

小题:C。第一个“所以”表原因,第二个“所以”表凭借;A项均为“假借、假托”之意;B项均为“致力于”;D项均为“然而”表转折。
小题:C(②为叙案情,⑤为上奏的结果,皆与“执法宽容或公正”无涉)
小题:A(“认为虽然从法律的角度看,秦彭该被处死”错。原文“于法,彭得斩之”意为“秦彭是依法***人”,而非“秦彭该被处死”。)
小题:见译文
译文
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其家族世代为官。父亲郭弘,研习《小杜律》。太守寇恂让郭弘做决曹椽,断案达三十年,执法公平。那些被郭弘判罪的人,回去后没有怨恨之情。郭弘活到95岁去世。
郭躬年轻时继承父业,讲授法律,学生常达数百人。后来做了郡吏,被公府征召。永平年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做他的副将。秦彭带兵驻扎在另外的地方,有时不经请示就依法***人,窦固上奏皇帝说秦彭专权,擅自***人,请求诛***秦彭。显宗于是请公卿朝臣评判秦彭的罪行。郭躬因为通晓法律,也被召见参与审理。大家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惟独郭躬说:“从法律角度看,秦彭该***那些人。”皇帝说:“军队出征,校尉要一律受制于主将。秦彭既然没有斧钺,怎么能专权***人呢?”郭躬回答说:“校尉要一律受制于主将,那是说校尉与主将驻扎在一起,现今秦彭另率一支军队驻扎于别处,情况不一样,军情瞬息万变,有时不容许先禀告主将后再作处置。况且按汉朝制度,戟就是斧钺,这样,判秦彭死罪不符合法律。”皇上听从了郭躬的意见。又有一案,兄弟两人一起***了人,但罪责还没有分清。皇帝认为做兄长的没有尽到教育弟弟的责任,所以判了哥哥的重刑而免除了弟弟的死罪。中常侍孙章宣读诏书时,误说两人判的都是重刑,尚书上奏皇帝说孙章假传圣旨,罪当腰斩。皇帝又召见郭躬询问他的看法,郭躬回答:“孙章应处罚款”。皇帝说:“孙章假传圣旨***人,怎么处以罚款呢?”郭躬说:“法律上有故意犯罪和失误犯罪的区别,孙章传达诏书出现错误,事属失误,对失误者法律量刑要轻。”皇帝说:“好。”后来三次升迁,元和三年,被任命为廷尉。郭躬一家世代掌管法律,务求宽容公平,等到做了法官,审案判刑,大多喜欢同情宽恕,于是写了条陈,上奏皇帝,对四十多条量刑过重可以从轻论处的条文进行了修改,都得到施行,并写到了法律文件中。章和元年,大赦天下,对四月丙子日以前的在押犯减轻死罪,不加鞭笞,发配金城(守边),但大赦令没涉及那些没抓到的逃犯。郭躬上奏皇帝说:“皇上施恩给死囚犯减刑使其戍边,原因是重视人的生命。现在犯了死罪的逃犯总数不下万人,自从大赦天下以来,抓捕的逃犯很多,但赦罪的诏书没有涉及这些人,都判了重罪。我私下想皇上福恩应该浩荡宽宏,但现今死罪已下的人都获得新生,惟独被捕的逃犯却未能享受皇上的恩泽。我认为大赦令之前犯了死罪又在大赦令之后被抓捕的罪犯,都应不加鞭笞,发配金城,这样既保全了人命,又有益于边防。”肃宗认为很对,就下诏赦免了那些抓回来的逃犯的死罪。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平。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年九十五】;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圬①者王承福传
韩 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它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馒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有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注:①圬:粉刷墙壁。 ②镘:粉刷墙壁的。
小题1: 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色若自得者 神色B.稼而生者也 播种
C.必蚕绩而后成者也 织布D.取其直 通“值”,价值。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欲以客往赴秦军
B.若器皿焉 青麻头伏焉
C.食焉而怠其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皆养于我者也 得复见将军于此
小题3: 都能表现社会分工必要性的一项是( )
①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②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
③有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
④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⑤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A.③④B.①③C.②⑤D.④⑤
小题4:下列句子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篇名为人物传记,实际上与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不一样,它主要通过圬者之言来阐发和宣扬作者自己的思想观点。
B.圬者认为社会是有一定分工的,也只有承认社会分工的必要性,才能安心于自己所做的事业,得到自己应有的利益而问心无愧。
C.圬者经常到富贵人家干活,其目的是为了见证许多富贵人家日益破落,借此揭露当时腐败的吏治。
D.本文言辞犀利,直接揭露当时社会的阴暗面;写人叙事,简明扼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小题5:翻译下面这段文字划线的句子。
①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②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③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义方.泗州涟水人,孤且窭,事母谨甚。淹究经术,性謇特。举明经,诣京师,客有徒步疲于道者,自言:“父宦远方,病且革,欲往省,困不能前。”义方哀之,解所乘马以遗,不告姓名去,由是誉振一时。不肯造请贵势,魏征异之,欲妻以夫人之侄,辞不取。俄而征薨,乃娶。人问其然,日:“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己故也。”
素善刑部尚书张亮,亮抵罪,故贬吉安丞。吉安介蛮夷,梗悍不驯,义方召首领,稍选 生徒,为开陈经书,行释奠礼,清歌吹舞,人人悦顺。久之,徙洹水丞。而亮兄子皎自朱崖还,依义方。将死,诿妻子,愿以尸归葬,义方许之。以皎妻少,使奴负柩,辍马载皎妻,身步从之。既葬皎原武,归妻其家,而告亮墓乃去。
显庆元年,迁侍御史。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权用事,妇人淳于氏有美色,坐事系大理, 义府悦之,托大理丞毕正义枉法出之。高宗又敕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按其事。正义自缢。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将加弹奏,以问其母。母曰:“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义方乃奏曰:“天子置公卿大夫士,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不得独是独非也。今陛下抚万帮而有之,蛮区夷落,罪无逃罚,况辇毂下奸臣肆虐乎?***人灭口,此生***之柄,不自主出,而下移佞臣,履霜坚冰,弥不可长。请下有司杂治正义死状。” 高宗特原义府之罪,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岁终不复调,往客昌乐,聚徒教授。母丧,隐居不出。卒,年五十五。英才苑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五)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父宦远方,病且革,欲往省,困不能前。(3分)
译文:
(2)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3分)
译文:
(3)今陛下抚万邦而有之,蛮区夷落,罪无逃罚,况辇毂下奸臣肆虐乎?(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裴)子野字几原,生而母魏氏亡,为祖母殷氏所养。少好学,善属文,仕齐为江夏王行参军。梁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至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久之兼廷尉正,时三官①通署狱,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后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人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初,子野曾祖松之,宋元嘉中受诏续修宋史,未成而卒,子野常欲继成先业。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称“松之已后无闻焉”。子野更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而云“戮淮南太守沈璞,以其不从义师故也”②。约惧,徒跣谢之,请两释焉。叹其述作曰:“吾弗逮也。”兰陵萧琛言其评论可与《过秦》、《王命》分路扬镳。于是吏部尚书徐勉言之于武帝③,以为著作郎。普通七年,大举北侵,敕子野为《移魏文》,受诏立成。武帝以其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鸿胪卿刘之遴、中书侍郎朱异集寿光殿以观之,时并叹服。武帝目子野曰:“其形虽弱,其文甚壮。”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乃奏,武帝深嘉焉。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靡丽,制多法古,与今文体异。或问其为文速者,子野答云:“人皆成于手,我独成于心。”子野在禁省④十余年,默静自守,未尝有所请谒。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末年深信释教,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赐谥贞子。
(节选自《南史 裴子野传》)
[注]①三官:南朝梁时廷尉设廷尉监、廷尉正、廷尉平三官,称廷尉三官。②沈璞,沈约父,因未及时响应宋孝武帝平叛,被处死罪,并罪及家人,沈约在《宋书》中对此事曲文掩饰。③武帝:梁武帝萧衍。④禁省:皇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至行,将表奏之。嘉:赞许。
B.武帝目子野曰:“其形虽弱,其文甚壮。” 目:眼睛。
C.敕子野为《移魏文》,受诏立成。 敕:皇帝命令。
D.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 徐: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人有争者,示之以理。B.松之已后无闻焉。
申之以孝悌之义。 于是余有叹焉。
C.未之为也。D.子野为文典而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蟹六跪而二螯。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裴子野出色文才的一组是( )
①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至行,将表奏之。②其叙事评论多善。③以为著作郎。④敕子野为《移魏文》,受诏立成。⑤徐起操笔,昧爽便就。⑥唯以教诲为本。
A.①②④B.③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子野在兼任廷尉正时,因名字被同僚签署,受牵连获罪免官,但他能淡然处之,
终无怨恨之意;出任诸暨县令,不乱用刑罚,深受百姓称颂和喜爱。
B.裴子野继承曾祖父裴松之遗业,修完《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颇为中肯,不掩
饰史实,但兰陵萧琛却不以为然,认为他的史论无法和《过秦》、《王命》相提并论。
C.裴子野为文既典雅又快速,其文与当时风行的文体不同,他所作的《移魏文》徐勉
等人深为叹服,武帝也称许其文气势豪壮。
D.裴子野为人静默自守、安贫乐道,对家人不从物质上满足他们,唯以教诲为本,妻
室儿女长期苦于饥寒;晚年时,他深信佛教,素食至终。
小题5: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约惧,徒跣谢之,请两释焉。叹其述作曰:“吾弗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问其为文速者,子野答云:“人皆成于手,我独成于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行本起家梁武陵王国常侍。遇萧脩以梁州北附,遂与叔藩归周,寓居新丰。每以讽读为事,精力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府记室。武帝亲总万机,转御正中士,兼领起居注。累迁掌朝下大夫。周代故事,天子临轩,掌朝典笔砚,持至御坐,则承御大夫取以进之。及行本为掌朝,将进笔于帝,承御复欲取之。行本抗声曰:“笔不可得。”帝惊视问之,行本曰:“臣闻设官分职,各有司存。臣既不得佩承御刀,承御亦焉得取臣笔。”帝曰:“然。”因令二司各行所职。及宣帝嗣位,多失德,行本切谏忤旨,出为河内太守。隋文帝践阼,拜谏议大夫、检校中书侍郎。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上不顾。行本正当上前日:“陛下不以臣不肖,令臣在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安得轻臣而不顾?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二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并发明诏。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礼。”上嘉之,赐绢百匹。拜太子左庶子,领书侍御史如故。皇太子虚襟敬惮。时唐令则为左庶子,大子昵狎之,每令以弦歌教内人。行本责之曰:“庶子当匡太子以正道.何嬖昵房帷之间哉!”令则甚惭而不能改。时刘臻、明克让、陆爽等并以文学为太子所亲。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卿等正解读书耳。”复以本官领大兴令,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吏民怀之。 (《隋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衣食乏绝,晏如也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B.周代故事,天子临轩 故事:旧日的行事制度
C.遂原所笞者 原:追究
D.请加徒一年 徒:徒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遇萧脩以梁州北附 ②以万人若一郡降者
B.①承御亦焉得取臣笔 ②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C.①今肇乃敢重其教命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①令则甚惭而不能改 ②若无罪而就死地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说明刘行本端方正直的一组是( )
①每以讽读为事,精力忘疲 ②臣闻设官分职,各有司存 ③因置笏于地而退 ④受人馈钱二百文,依律合杖一百 ⑤由是请托路绝,吏民怀之
A.①⑤ D.②③⑤ C.②④ D.①③④
小题4: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刘行本曾刻苦读书,北周武帝时做掌朝下大夫,正直敢言,北周宣帝时因恳切进谏违
背皇帝心意,调出朝廷做河内太守。
B.隋文帝曾发怒用竹板打一郎官,刘行本先是进言不该如此惩罚此人,隋文帝不听,刘
行本则直言谏争,终使皇帝知错而改。
C.雍州别驾元肇向皇帝请求加重处罚违背他的约令的一犯罪州吏,刘行本反驳元肇不按
律令执法而树立个人威权的做法。
D.刘行本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之官,他直言谴责不用正道教导太子的左庶子唐令则,而
对擅长文学的受太子亲近的刘臻等人加以慰勉。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安得轻臣而不顾?巨所言非私!
译文:
(2)庶子当匡太子以正道,何嬖昵房帷之间哉!
译文:
(3)由是请托路绝,吏民怀之。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陶安,少敏悟,博涉经史,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①,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安进曰:“海内鼎沸,豪杰齐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氏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
洪武②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未。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逸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隆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注释】①太祖:朱元璋。太平:今安徽当涂,宋置太平州,明清改称府。②洪武:朱元璋称帝后的年号。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抚形胜以临四方 抚:据有
B.太祖多其能让 多:赞许
C.视诸儒最旧 视:看待
D.时人荣之 荣:认为荣耀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 耆儒:资深的儒家。
B.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 拨乱:治理乱世
C.应天顺人,以行吊伐 吊伐:抚慰人民,讨伐罪人。
D.论前代兴亡本末 本末:原委。
小题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制门帖子赐之 (代陶安)
B.时人荣之 (代皇帝赐门帖子)
C.闻之道路 (代陶安的“隐过”)
D.帝大怒,立黜之 (代陶安)
小题4:朱元璋称陶安“谋略无双”。下列句子,都说明陶安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
②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
③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
④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
⑤道不明,邪说害之也。
⑥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A.①②③B.③④⑤C.④⑤⑥D.①②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安虽避乱家居,却并非不谙世事。他看出朱元璋的与众不同,认为他拨乱救民,顺
应民意,必能平定天下。
B.陶安不赞成朱元璋急于攻取金陵,因为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占据如此优美的地方
面对四方的进攻,很难不被攻克。
C.陶安为人恭谨谦逊,既有知人之德,又有自知之明,他认为刘基、宋濂等都有比自己
强的地方,所以深得朱元璋的赞赏。
D.陶安认为,骄纵与奢侈是导致国家丧乱的根源,异端邪说会妨害正道的树立。他的见
解得到了朱元璋充分的肯定。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