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曰:“予欲无言。”子...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小题1:孔子的治学态度、教学思想等受其政治倾向的影响较为明显。上述文字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治学态度?(1分)
小题2:依据上述对话,你认为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治学态度和教学思想?(3分)
答案

小题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小题2:因为孔子的政治倾向比较保守,主张复古,推崇周礼,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治学态度、“予欲无言”、顺乎天理、恪守礼乐等教学思想,与他的基本政治倾向是相和相应的。(只要能分析指出“孔子治学态度、教学思想和他的政治倾向是一致的”即可,语言组织不必过分拘泥。)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曰:“予欲无言。”子】;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22分)
游天平山记
高 启
至正二十二年重九日,积霖既霁,灏气澄肃。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乃治馔载醪,相与诣天平山而游焉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则舍舟就舆,经平林浅坞间,道傍竹石蒙翳,有泉伏不见,作泠泠琴筑声。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至白云寺,谒魏公祠,憩远公庵,然后由其麓狙杙以上。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搏若噬,蟠孥撑拄,不可名状。复有泉出乱石间,曰白云泉,线脉萦络,下坠于沼,举瓢酌尝,味极甘冷。泉上有亭,名与泉同。草木秀润,可荫可息。过此,则峰回磴盘,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龙门。两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险深黑,过者侧足。又其上有石屋二:大可坐十人,小可坐六七人,皆石穴,空洞,广石覆之如屋。既入,则凛然若将压者,遂相引以去。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
乃复离朋散伍,竞逐幽胜,登者,止者,哦者,嘨者,惫而喘者,恐而眺者,怡然若有乐者,怅然俯仰感慨,若有悲者:虽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
予居前,益上,觉石益怪,径益狭,山之景益奇,而人之力亦益以惫矣。顾后者不予继,乃独褰裳奋武,穷山之高而止焉。其上始平旷,坦石为地,拂石以坐,则见山之云浮浮,天之风飕飕,太湖之水渺乎其悠悠。予超乎若举,泊乎若休,然后知山之不负于兹游也。既而欲下,失其故路,树隐石蔽,愈索愈迷,遂困于荒茅丛筱之间。时日欲暮,大风忽来,洞谷唅呀,鸟兽鸣吼。予心恐,俯下疾呼,有樵者闻之,遂相导以出,至白云亭,复与同游者会。众莫不尤予好奇之过,而予亦笑其怯颓败,不能得兹山之绝胜也
于是采菊泛酒,乐饮将半,予起,言于众曰:“今天下板荡,十年之间,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然恐盛衰之不常,离合之难保也,请书之于石,明年将复来,使得有所考焉。”众曰:“诺!”遂书以为记。
【注】①狙杙(jū yì):像猕猴攀登小木桩一样②蟠(pán):盘曲。孥(ná):牵引。③板荡:《板》、《荡》,《诗经·大雅》篇名,都是写周厉王无道的诗,后因称政局混乱为“板荡”。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治馔载醪治:整理
B.草木秀润,可荫可息荫:遮盖
C.蟠孥撑拄,不可名状状:陈述或描摹
D.予超乎若举,泊乎若休举: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遂书以为记。则凛然若将压者,遂相引以去
B.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然后知山之不负于兹游也
C.至则舍舟就舆拂石以坐,则见山之云浮浮
D.遂困于荒茅丛筱之间乐饮将半,予起,言于众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天平山的怪石、甘泉、险崖作了细致的描绘,还生动传神地描写了自己及同游者游览天平山时的不同动作、神态和感受。
B.作者特别写了自己登上山的高处后远眺的辽阔境界,而且写出了自己当时心旷神怡、飘飘欲仙的感觉。
C.作者褰裳奋武,独登极顶后下山,虽经历了日暮风作,鸟兽鸣吼,愈转愈迷时的恐惧疾呼,但因能“得兹山之绝胜”,所以“乐”。
D.文章最后,作者感慨时局之动乱、保一己平安之不易、同游盛会之难再。要求记此次游历于石上,以弥补无法再游之遗憾。
小题4:选择断句最佳的一项。(3分)
A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
B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
C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
D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乃治馔载醪,相与诣天平山而游焉。(3分)
译文:                                                                    
(2)顾后者不予继,乃独褰裳奋武,穷山之高而止焉。(3分)
译文:                                                                    
(3)众莫不尤予好奇之过,而予亦笑其恇怯颓败,不能得兹山之绝胜也。(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语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已矣乎①!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②者也。”(《公冶长》)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③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注】①已矣乎:算了吧!指孔子恐其再也见不到“能见其过而内自讼”的人而叹息。已,止也。②讼:咎责、忏悔,检讨之意。③食:通“蚀”,指日月亏蚀。
结合上面语段,谈谈你对“自省”在自己人生成长中的理解与认识。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是
A仆所以留者 事所以不成者           
B今提一匕首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C顷之   今太子迟之     
D疑其有改悔   吾其还也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 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
C 群臣侍殿上者                   
D 而报将军之仇者
小题3:下列对“易水诀别”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是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C.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刘敬者,齐人也。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业已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冒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汉兵已逾句注逾:到达
B.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妻:以……为妻
C.士卒罢于兵罢:通“疲”
D.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  抗:对等。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刘敬劝说高祖和亲的理由的一组是
  ①未可以武服也。
  ②未可以仁义说也
  ③然恐陛下不能为。
  ④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
  ⑤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
  ⑥兵可无战以渐臣也。
A.①③④ 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敬出使匈奴,不为其表面现象所迷惑,建议伏兵制胜,显示了他不同凡俗的见识。
B.高祖不用刘敬之言而致败,后赦免刘敬,斩前使以示自责。
C.刘敬之所以劝高祖采用和亲的手段,是因为当时人心厌战,且冒顿兵精马壮,不能用武力战胜。
D.因为吕后的坚决阻止,鲁元公主才没有和亲嫁给冒顿。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3分)
                                                                      
(2)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2分)
                                                                                                                                       
(3)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填空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左传》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        》而作。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