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②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③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③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实言之。第:难道
B.所著文谒戚纶袖:衣袖
C.帝诘之,宗道曰谢:推辞
D.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故事:定例
小题2: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鲁宗道“遇事敢言”的是(   )
①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②宗道屡于帝前折之   ③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
④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    ⑤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  ⑥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句子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宗道为海盐县令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此称他为“鲁公浦”。
B.天禧元年,朝廷开始诏令两省设置六名谏官,考核宗道的谏议言论,列为上等,两省首先提拔宗道与刘烨担任右正言。
C.宗道曾指责章献太后不应该在七庙中设立自己的牌位,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对于这些指责,章献太后都能虚心接受并一一改正。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8分)
(1)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4分)
                                                                                  
(2)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4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馆阁是培育天下英才的地方,怎么是纨绔子弟们凭父辈的恩泽呆的地方呢?(“以”“处”文言句式、整体句意各1分)
(2)从贵戚到当权的人都怕他,把他看成“鱼头参政”,因他姓鲁,而且说他的秉性像鱼头那样硬。(“用事者”“目”“骨鲠如鱼头”句意各1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A项,第,只,只是;B项,袖,名词用作动词,拿着,放在衣袖里;C项,谢,谢罪。
点评: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结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此类试题所给的义项,常是这个实词常有的意义或者在现代汉语依然常用的意义。我们都应把其放在所给的句子中去理解并辨析。
小题2:试题分析:③句不是直接表现;⑤句不是说鲁宗道“遇事敢言”。
点评:“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它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分析能力,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每年都出现,这种筛选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有时要求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
小题3:试题分析:A项,人们称这个河道为“鲁公浦”。C项,要求太后不能在皇帝前面走。D项,是太后重用他的。
点评:解答这类试题,一定要通读全文,再找出试题各选项中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所在的位置,认真比对原文,把握关键信息。然后仔细斟酌,筛选出最准确的选项。
小题4:试题分析:(1)句的翻译要注意句式,馆阁育天下英才为判断句,应译成判断句:馆阁是培育天下英才的地方。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也是个判断句,可译为:怎么是纨绔子弟们凭父辈的恩泽呆的地方呢?另外还要注意几个词:以,介词,凭,凭借;处,作动词,呆。(2)句重点关注几个词:用事者,当权的人;目,动词,看,看成;骨鲠如鱼头,秉性像鱼头那样硬。
点评:理解是翻译的前提。所谓理解,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所谓翻译,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为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并做到文从字顺,简明明规范,畅达流利。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寄养在外祖母家。舅舅们都是行武之人,很轻视宗道,宗道越发勤奋读书。(宗道)拿着自己所写的专章拜见成纶,戚纶很器重他。中了进士,做了濠州定远尉,两次调动任海盐县令。县东南原来有小河;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称这个水利工程为“鲁公浦”。
天禧元年,朝廷开始诏令两省设置六名谏官,考核宗道的谏议言论,列为上等,两省首先提拔宗道与刘烨担任右正言,过去谏官的奏章都要通过“阁门使”才能送到皇帝手中,并且谏官无法与皇帝面陈意见,鲁宗道请求当面与皇帝论事,奏章通过“通进司”直达皇帝,于是成了定例。宗道从传闻得知的事情,在朝廷上进谏多次,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后来趁回答皇上问话之机,宗道为自己辩解说:“皇上任用我,难道只是想让我徒有纳谏的虚名吗?我为自己不做事而白拿俸禄感到羞耻,请求罢免我的官职让我离去。”皇上反思了好长时间,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后来在大殿的墙壁上写上“鲁直”二字,大概是想念宗道。
章献太后执掌朝政,问宗道说:“唐代的武后是个怎样的君主呢?”回答说:“她是唐代的罪人,差点危害国家。”太后默不作声。当时有人请求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拉,太后问辅臣们,大家都不敢回答。宗道不赞成这么做,说:“如果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位,那后代君主怎么办?”有一天,仁宗皇帝、太后将一同到慈孝寺去,想先安排太后坐辇车在皇帝前边走,鲁宗道说:“丈夫死了跟从儿子,是妇人立身的道义。”太后就立即改为在皇上的车子之后乘辇前往。,当时很多当权者都让自己的孩子在馆阁读书,宗道说:“馆阁是培育天下英才的地方,怎么是纨绔子弟们凭父辈的恩泽呆的地方呢?”枢密使曹利用依仗权势骄横跋扈,宗道多次在皇上面前指责他,从贵戚到当权者都怕他,把他看成“鱼头参政”,因他姓鲁,而且说他的秉性像鱼头那样硬。两次升职做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病重的时候,皇上亲自来慰问,赐给他白金三千两。死了以后,太后亲自去祭奠他,追封他为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毅正直,痛恨邪恶,不能容忍(邪恶之人),遇到事情敢于说话,不注意细枝末节。做谕德时,住得离酒馆很近,曾经穿着便装到酒馆喝酒,遇到真宗紧急召见,派去传旨的使者到他家中等了很久,他才从酒店回来。到了宫中,使者要先进入禀报,就给他打招呼说:“皇上如果怪罪鲁公为何来得这么迟,该找个什么理由回答呢?”鲁宗道说:“只管将实情告诉皇上。”使者说:“(如果)这样,那么鲁公就获罪了。”鲁宗道说:“喝酒是人之常情;欺蒙君王,就是做人臣的大罪过了。”到了真宗那里,真宗果然诘问他(为何迟迟而来),使者就完全按照鲁宗道所说的话如实向皇上禀报。宋真宗责问鲁宗道,鲁宗道谢罪说:“有老朋友从家乡来,我家贫,没有像样的杯盘,所以就到酒店去招待他。”真宗听了不但未怪罪他,而且认为鲁宗道忠实可大用,并把这个意见告诉了刘太后。(真宗死后)刘太后临朝,鲁宗道就得到提升重用。
核心考点
试题【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有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生平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文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古文观止》)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兴于怨刺怨刺:怨愤讥刺
B.不求苟于世说:通“悦”,取悦
C.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掇:选择
D.辄而藏之序:次序
小题2: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困州县不得奋见事业
B.道羁臣寡妇之所叹圣俞疾卒于京师
C.世既知之矣,未有荐于上者不知其穷之久将老也
D.家宛陵得遗稿千余篇
小题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
C.不得奋见于事业D.其为文章,简古纯粹
小题4:对下面文言语句的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
A.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译文:那么就不是诗让人贫穷,原来是诗人贫穷了然后才写出技巧高明的诗呢。
B.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译文:从做孩童的时候起,他所写的诗就使年长的人惊叹。
C.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译文:可是当时没有贤愚之分,一谈到做诗,一定向圣俞会求教。
D.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译文:王公虽然很了解他,也没有果断的推荐他。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居岁余,泽闲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
沛公之从砀北击昌邑,彭越助之。汉王二年春,与魏王豹及诸侯东击楚,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于外黄。乃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
 汉王之败彭城解而西也,彭越皆复亡其所下城,独将其兵北居河上。汉王三年,彭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于梁地。汉四年冬,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彭越攻下睢阳、外黄十七城。项王闻之,乃使曹咎守成皋,自东收彭越所下城邑,皆复为楚。越将其兵北走谷城。汉五年秋,项王之南走阳夏,彭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
(五年)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徵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太史公曰:魏豹、彭越虽故贱,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称孤,喋血乘胜日有闻矣。怀畔逆之意及败不死而虏囚身被刑戮何哉中材已上且羞其行况王者乎彼无异故智略绝人独患无身耳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辞云。
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划线词的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钜野泽中渔:捕鱼
B.与旦日日出会期:约定
C.高帝怒,使人梁王让:责备
D.于是上使使梁王掩:掩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陈胜、项梁起逢吕后从长安来,欲洛阳
B.彭越将兵三万余人归汉于外黄绝后粮于梁地
C.于是越引一人斩之项王闻之,使曹咎守成皋
D.乃拜彭越魏相国长见让而往,往则禽矣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彭越有见识和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两龙方斗,且待之。                   ②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
③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   ④彭越攻下睢阳、外黄十七城。
⑤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     ⑥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
A.①③④B.③⑤⑥C.①②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彭越出身江洋大盗,却极富军事才能。这从“少年”劝他起事时他的反应及“诛最后者一人”***一儆百的做法可以看出。
B.汉王二年春天,彭越被任命为魏国国相,让他独揽兵权,平定梁地,以往来出没攻击楚军的方式,在梁地断绝楚军的后援粮草。汉五年秋,彭越还缴获谷物十多万斛。
C.彭越攻城略地,屡立战功,一生轰轰烈烈,仅仅因汉王征兵未亲自前往就获罪。又由于吕后进言“诛之”,并设下圈套陷害;廷尉王恬开火上浇油,进“族之”言,而遭到夷其宗族的命运。
D.司马迁认为,彭越出身贫贱却能席地千里,南面称王,他若未被诛,只要一有机会,就有可能大展抱负,让风云变色。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划横线部分的句子断句。(3分)
怀 畔 逆 之 意 及 败 不 死 而 虏 囚 身 被 刑 戮 何 哉 中 材 已 上 且 羞 其 行 况 王 者 乎 彼 无 异 故 智 略 绝 人 独 患 无 身 耳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3分)
②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徒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错误的一项:(  )(2分)
A.其曲中规 (合乎)B.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C.其闻道也亦固先乎吾 (本来)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句末语气词)
小题2: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2分)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学而遗,吾未见其明也
④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蚓无爪牙之利
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D.①③④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小题3: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2分)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D.圣人无常师
小题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6分)
(1)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分)
翻译: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分)
翻译: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2分)
翻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冬,十月,乙未,魏博监军以状闻,上亟召宰相,谓李绛曰:“卿揣魏博若府契。”李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李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机会一失,悔之无及!”吉甫素与枢密使梁守谦相结,守谦亦为之言于上曰:“故事,皆遣中使宣劳,今此镇独无,恐更不谕。”上竟遣中使张忠顺如魏博宣慰,欲俟其还而议之。癸卯,李绛复上言:“朝廷恩威得失,在此一举,时机可惜,奈何弃之!利害甚明,愿圣心勿疑。计忠顺之行,甫应过陕,乞明旦即降白麻除兴节度使,犹可及也。”上且欲除留后,绛曰:“兴恭顺如此,自非恩出不次,则无以使之感激殊常。”上从之。甲辰,以兴为魏博节度使。忠顺未还,制命已至魏州。兴感恩流涕,士众无不鼓舞。
[2]庚戌,更名皇子宽曰恽,察曰,寰曰忻,寮曰悟,审曰恪。
[3]李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一旦举六州之地来归,刳河朔之腹心,倾叛乱之巢穴,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宦臣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上以语绛,绛曰:“田兴不贪专地之利,不顾四领邻之患,归命圣朝,陛下奈何爱小费而遗大计,不以收一道人心!钱用尽更来,机事一失不可复追。借使国家发十五万兵以取六州,期年而克之,其费岂止百五十万缗而已乎!”上悦,曰:“朕所以恶衣菲食,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 十一月辛酉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给复一年军士受赐欢声如雷。成德、衮郓使者数辈见之,相顾失色,叹曰:“倔强者果何益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魏博监军以状闻闻:听说
B.自非恩出不次次:等次
C.倾叛乱之巢穴倾:全部
D.联所以恶衣菲食恶:憎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李吉甫请遣中使宣慰观其变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持将士表来请节钺请以赵十五城秦王寿
C.刳河朔腹心,倾叛乱之巢穴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D.期年克之吾尝跂望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博监军将魏博发生的事情上报朝廷,皇帝赞赏李绛对魏博局势的预测准确,李吉甫则主张派遣中使宣慰前去安抚,以观其变。
B.在如何对待魏博的问题上,李绛和李吉甫、梁守谦的观点对立。李绛主张抓住机遇,任命田兴为节度使,以恩结交,使其对朝廷感恩戴德,归顺朝廷。
C.皇帝对李绛的建议非常赞同,并予以采纳,宫中使者尚未回来,而任命田兴为节度使的诏书已经抵达,魏博将士感激涕零,欢欣鼓舞。
D.在李绛的劝谏下,皇帝派遣裴度前去安抚魏博奖赏军中将士,对六州百姓免除一年的赋税徭役,并正告诸位节度使,对朝廷不屈服是没有好处的。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十一月辛酉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给复一年军士受赐欢声如雷。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上竟遣中使张忠顺如魏博宣慰,欲俟其还而议之。(3分)
                                                                 
(2)        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7分)

小题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这段语录讲了君子的一种什么样的境界?(2分)
                                                                 
(2)你怎样理解孔子在这里所讲的“仁义”与“富贵”的关系?(2分)
                                                                 

小题2:孔子的教育思想,最注重的是人格教育。他认为教育要培养人做“君子”,向“圣人”奋斗。他认为最高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其次是“君子”。“圣人”的最大特点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这确实是一个很高的人格理想,如果人能达到这个境界,那么,他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管理一个单位,还是做一个平头百姓,他做事就不会只是想着自己。人人都能这样,这个社会就会和谐。
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认为“君子”和“圣人”的区别是什么?(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