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日喻说
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1],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2],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注:[1]籥(yuè):古代的一种竹制管乐器。[2]没人:能潜水的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扪烛而得其形扪:抚摸 |
B.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达:通达 |
C.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既:尽,完了 |
D.士知求道而不务学务:致力、从事 |
A.扣盘而得其声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B.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C.士杂学而不志于道青,取之于蓝 |
D.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A.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
B.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
C.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
D.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 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4分)
(2) 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3分)
(3)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1)文章开头用双目失明的眇者为喻,指出当今不务学问者正如眇者求日一般,自己不曾痛下苦功钻研学问之道,而是依赖他人片面的见解,却就此而满足,这是极其错误的。(2)第四段,作者以“没人”一事设喻,强调做学问,要“致道”,唯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才是唯一的法则。(一点2分,共4分)
小题5:(1) 即使用巧妙的比喻去很好地开导,也没有超过用盘与烛(来说明太阳)的比喻的。“虽”“巧譬善导”“过”各1分,句意1分。
(2) “善于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或:使敌人接近自己),而不被敌人所招致。“致”、被动句式各1分,句意1分。
(3)但瞎子却不知道这三者的区别,是因为瞎子从未曾见过太阳而只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的缘故。“以”、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等现象是常见考点。解读试题时应从这几方面着手。B.达,多义词,这里是知道、明白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项“其”代词,他们。前句指瞎子,后句指赵国;A项“而”,前句连词,表承接,后句连词,表修饰;C项“于”,前句介词,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后句介词,翻译为“从”;D项“则”,前句用在假设关系中,相当于那么,后句连词表转折,却。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需在读懂文言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解答。本题材料选自阅读原文,加之题型为选择题,比划线断句难度小些,符合高二学生实际。文意理解参见下面“参考译文”相关内容。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方法的能力。题干明确了本文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解答时就是在文中找出运用了这种论证方法的地方并对其进行解读分析,点出即可。文中开头和第四段两次运用此法,皆属类比论证。
附:参考译文
有一个生来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就向明眼人请教,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象铜盘。”说着敲击铜盘使瞎子听到了声音。有一天,瞎子听到钟声响,认为那就是太阳了。又有人告诉瞎子说:“太阳的光亮象蜡烛。”瞎子摸了蜡烛知道了形状。有一天,瞎子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又把它当作是太阳了。太阳与钟、籥差得远呢,但瞎子却不知道这三者的区别,是因为瞎子从未曾见过太阳而只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的缘故。
抽象的“道”(道理、规律等)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普通人尚未明白这个道理,这与瞎子不知道太阳没有什么差别。了解道的人要告诉别人什么是道,即使用巧妙的比喻去很好地开导,也并不比用铜盘与蜡烛的比喻来说明太阳的比喻的教法好。从用铜盘比喻太阳而到把铜钟当作太阳,从把铜钟当作太阳而到把乐器龠当作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它,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世上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道”最终不可能求得吗?苏先生说:“道能够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使其自然来到,但不能不学而强求它(道)。”什么叫做“致”?孙武说:“会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处于被动的境地)。”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制造和出售产品的业务;有才德的人刻苦学习,来使那道自然到来。”不是强求它而是使它自己到来,这就是“致”啊!
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所领悟的。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也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
从前以讲究声律的诗赋择取人才,读书人所学繁杂,却没有专心致志地探索道;现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只知求孔孟之道,却不致力于其他学问。渤海人吴彦律,是有志对经学作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接受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我写《日喻》来勉励他。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日喻说苏轼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高密孙氏素豪侠,人客数犯法。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举孝廉,修让邴原,融不听。时天下乱,遂不行。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言终而修至。复署功曹。时胶东多贼寇,复令修守胶东令。胶东人公沙卢宗强,自为营堑,不肯应发调。修独将数骑径入其门,斩卢兄弟,公沙氏惊愕莫敢动。修抚慰其余,由是寇少止。融每有难,修虽休归在家,无不至。融常赖修以免。
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多焉。谭、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以修为督军粮,还乐安。谭之破,诸城皆服,唯管统以乐安不从命。太祖命修取统首,修以统亡国之忠臣,因解其缚,使诣太祖。太祖悦而赦之。袁氏政宽,在职势者多畜聚。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及破南皮,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士不妄有名。”乃礼辟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病卒官。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游学南阳,止张奉舍 止:住宿 |
B.修独将数骑径入其门径:一直 |
C.修抚慰其余,由是寇少止少:同“稍”,稍微 |
D.因解其缚,使诣太祖诣:拜见 |
①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 ②敢有不攻者与同罪
③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 ④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
⑤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④⑤ |
A.王修字叔治,北海郡营陵县人。七岁时丧母。因为母亲死于社日这一天,所以第二年邻里在社日这一天祭祀土地神时,王修触景生情,极为哀痛,请邻里停止了社日活动。 |
B.王修被孔融召为主簿,任高密县令。贼人进入当地豪侠孙氏家躲藏,差役没法捕捉。王修率领差役和百姓包围了孙家,迫使其交出了作案之人。 |
C.王修曾被袁谭征召为治中从事,多次受别驾刘献诽谤诬陷。后来刘献因做错事当判死罪,王修审理这件案子,并未落井下石,而是使刘献得以免于一死。 |
D.王修为官清廉,他在袁谭处任职时,袁谭手下有权势的人大多都积聚财物。可在太祖攻破袁谭后,却见王修家粮谷不满十斛,仅有书籍几百卷。 |
⑴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
⑵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饥荒) 加(增加)少
弃甲曳兵(拖着兵器) 庠序(学校)
C.养生丧(办丧事)死 孝悌(孝敬父母)
D.斯天下之民至焉(那么) 负戴(穿戴)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B.人皆得以隶使之 |
C.填然鼓之 | D.申之以孝悌之义 |
A.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写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 ”的寓言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说明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第三部分阐述 “仁政”的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
B.孟子的王道分两个阶段:使民无憾的王道之始和富民兴教的王道之成。养生丧死无憾,可以说是温饱阶段;到了“衣帛”“食肉”,则可以说是达到富裕阶段了;更重要的是大办教育,申之以孝悌,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了。 |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是孟子揭露邻国国君的行为,梁惠王“移其粟于河内”,说明他并不是“不知检”、“不知发”的人。 |
D.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并以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雄辩气势,加之孟子善于把握人的心理,使得文章浑然一体,气势恢弘,步步推进,环环相扣。本文彰显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以及反对暴虐、反对战争的仁政思想,显示出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
阎典史者,名应元,浙江绍兴人也。 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将薄城。而会县令摄篆旁邑,丞簿选愞①怖急,男女奔窜。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曰:“好男子,从我***贼护家室!”一时从者千人,然苦无械。应元又驰竹行呼曰:“事急矣,人假一竿,直取诸我。”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贼连毙者三,气慑,扬帆去。巡抚状闻,以钦依都司掌徼巡县尉,得张黄盖,拥纛,前驱清道而后行。非故事,邑人以为荣。久之,仅循资迁广东英德县主簿。应元以母病未行,亦会国变,挈家侨居邑东之砂山。
当是时,豫王大军渡江②,金陵降,君臣出走。守士吏或降或走,或闭门旅拒,攻之辄拔。速者功在漏刻,迟不过旬日。自京口以南,一月间下名城大县以百数。而江阴以弹丸下邑,死守八十余日而后下,盖应元之谋居多。
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列营百数,四面围数十重,引弓仰射,颇伤城上人。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藁为人,人竿一灯,立陴郳①间,匝城,兵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又遣壮士夜缒城入营,顺风纵火;军乱,自蹂践相***死者数千。大军却,离城三里止营。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呼曰:“吾与阎君雅故,为我语阎君,欲相见。”应元立城上与语,曰:“某,明朝一典史耳,尚知大义。将军胙土分茅,为国重镇,不能保障江淮,乃为敌前驱,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民乎?”良佐惭退。
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城俄陷,大军从烟焰雾雨中,蜂拥而上。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所当***伤以千数;再夺门,门闭不出出,遂被缚。
(选自[清]郡长蘅《阎典史传》,有删节。)
注:①选愞 : 怯懦。②豫王大军渡江:豫新王在顺治二年五月率清军渡过长江。
③陴郳 :城上女墙。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张帜乘潮阑入内地,将薄城薄:逼近。 |
B.而会县令摄篆旁邑摄:通“慑”,害怕。 |
C.非故事,邑人以为荣故事:先例。 20080927 |
D.豫王大军渡江,金陵降,君臣出走出走:出逃。 |
A.应元以母病未行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
B.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C.自蹂践相***死者数千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D.不能保障江淮,乃为敌前驱无乃尔是过与 |
A.阎应元是明末一个官卑职微的小吏,他英勇善战,初任江阴典史,江盗入侵,男女 奔窜,他临危不惧,聚集众人,击退了江盗。 |
B.清军大举南下时,敌强我弱,众寡悬殊,形势危急,江阴以一弹丸小邑仍死守八十 多天,这多是仰仗了阎应元的智谋。 |
C.阎应元谋略过人,长于谋划,江阴守城战中,城中缺少弓箭,阎应元巧设计谋,先派人潜入敌营,鼓噪扰乱,然后趁机束藁为人,获箭无数。 |
D.阎应元精忠为国,清军南下,大局糜烂,他仍率众坚持抗敌;面对刘良佐的劝降,他慷慨陈词,令叛将刘良佐惭愧而退,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译文:
(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3分)
译文:
(3)吾与阎君雅故,为我语阎君,欲相见。(3分)
译文:
小题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3分)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吕氏春秋--察传》
【甲】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①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②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注]①练实:竹子开花后结的果实。②鸱chī,猫头鹰一类的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
B.宋荣子犹然笑之辩乎荣辱之境 |
C.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圣人不凝滞于物 |
D.旬有五日而后反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
A.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比:合乎 |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恐吓 |
C.彼且恶乎待哉恶:何 | D.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致:给予 |
例句: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A.流俗之所轻也 | B.衣赭衣,关三木 |
C.臣具以表闻 |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A.御六气之辩 | B.虽趣舍万殊 |
C.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 D.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A.甲文提到宋荣子是为了说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 高,十分可笑。 |
B.列子御风而行,轻妙飘然,他超然脱俗,但还没达到逍遥的境界。 |
C.“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属于灵性的、充满无限自由和谐的广大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绝对心灵自由的要求。 |
D.乙文中,庄子用比喻的方法表明自己鄙视功名利禄,追求高洁和自由的态度。形象生动,尖锐痛快,余味无穷。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使他的人格魅力和文章魅力融为一体。 |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3分)
(2)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2分)
(3)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4分)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沈复①
余自粤东归来,有吴云客偕毛忆香、王星灿邀余游西山小静室,余适腕底无闲,嘱其先往。吴曰:“子能出城,明午当在山前水踏桥之来鹤庵相候。”余诺之。
越日,余独步出阊门,至山前,过水踏桥,循田睦而西。见一庵南向,门带清流,剥啄②问之。应曰: “客何来?”余告之。笑曰:“此‘得云’也,客不见匾额乎?‘来鹤’己过矣!”余日:“自桥至此,未见有庵。”其人回指曰:“客不见土墙中森森多竹者,即是也。”余乃返,至墙下。小门深闭,门隙窥之,短篱曲径,绿竹猗猗,寂不闻人语声,叩之,亦无应者。一人过,曰:“墙穴有石,敲门具也.”余试连击,果有小沙弥出应。余即循径入,过小石桥,向西一折,始见山门,悬黑漆额,粉书“来鹤”二字,后有长跋,不暇细观。入门经韦陀殿,上下光洁,纤尘不染,知为好静室。忽见左廊又一小沙弥奉壶出,余大声呼问,即闻室内星灿笑曰:“何如?我谓三白决不失信也!”旋见云客出迎,曰“候君早膳,何来之迟?”一僧继其后,向余稽首,问知为竹逸和尚。入其室,仅小屋三椽,额曰“桂轩”,庭中双桂盛开。星灿、忆香群起嚷曰:“来迟罚三杯!”席上荤素精洁,酒则黄白俱备.余问曰:“公等游几处矣?”云客曰:“昨来已晚,今晨仅到得云、河亭耳。”欢饮良久。饭毕,仍自得云、河亭共游八九处,至华山而止。各有佳处,不能尽述。华山之顶有莲花峰,以时欲暮,期以后游。桂花之盛至此为最,就花下饮清茗一瓯。即乘山舆,径回来鹤。
桂轩之东,另有临洁小阁,己杯盘罗列。竹逸寡言静坐而好客善饮。始则折桂催花,继则每人一令,二鼓始罢。余曰:“今夜月色甚佳,即此酣卧,未免有负清光,何处得高旷地,一玩月色,庶不虚此良夜也?”竹逸曰,“放鹤亭可登也。”云客曰:“星灿抱得琴来,未闻绝调,到彼一弹何如?”乃偕往。但见一路霜林,月下长空,万籁俱寂。星灿弹《梅花三弄》,飘飘欲仙。忆香兴发,袖出铁笛,呜呜而吹之。云客曰:“今夜石湖看月者.谁能如吾辈之乐哉?”盖吾苏八月十八日石湖行春桥下,有看串月胜会,游船排挤,彻夜笙歌,名虽看月,实则挟伎哄饮而己。未几,月落霜寒,兴阑归卧。(有删节)
〔注释〕①沈复,字三白,江苏苏州人。②剥啄,象声词,敲门声.此处意为“敲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适腕底无闲适: 恰逢 | B.门带清流带:环绕 |
C.袖出铁笛 袖:衣袖 | D.兴阑归卧阑:残尽 |
A.循田膛而西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B.何来之迟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
C.叩之,亦无应者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
D.实则挟伎哄饮而己位卑则足羞 |
A.作者应友人之约去来鹤庵相聚,因路途不熟,误以得云庵为来鹤庵,在得云庵居者的指点下,最终得以与友人欢聚。 |
B.来鹤庵墙内多竹,环境清幽,深闭的小门须用墙穴中的石头敲击方能使院内的人听见,此小门门额上粉书“来鹤”。 |
C.竹逸和尚居处雅洁,其好客善饮,沉静少言,又与众人赏月听曲,可见其不拘泥于佛门的清规戒律,颇有生活情趣。 |
D.众人同登放鹤亭,长空映月,从林披霜,万籁俱寂。星灿弹琴,忆香吹笛,这与作者家乡苏州的串月胜会其乐迥异。 |
(1)以时欲暮,期以后游。桂花之盛至此为最,就花下饮清茗一瓯。(3分)
(2)即此酣卧,未免有负清光,何处得高旷地,一玩月色,庶不虚此良夜也?(3分)
最新试题
- 1为了测定某种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最适pH,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①配制适宜的培养基,分别装到锥形瓶中,用缓
- 2下列变化中,属于有害的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B.铁生锈C.酒喝醋的酿造D.农家肥的腐熟
- 3已知函数f(x)=logax(a>0,a≠1),若f(2)<f(3),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 4______ is worth doing well.A.Whatever is worth doing at allB
- 5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是一个统一的整体C.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度的D.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
- 6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A.电脑病毒B.珊瑚C.病毒D.智能机器人
- 7Lucy and Lily _____ China next week. [ ]A. is visitB. ar
- 8听力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
- 9利比亚动乱的根源之一在于卡扎菲执政一定程度上是利用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关键的安全岗位和决策岗位。而今
- 10北京与巴黎的时差为-7时(负数表示同一时刻北京晚的时数),如果北京时间为1月24日8时,那么巴黎时间为( )A.1月2
热门考点
- 1如图所示,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物块A、B用跨过滑轮不可伸长的轻细绳相连接,物块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用f和N分别表示水平
- 2从分别标有1~10号的10张卡片中抽取1张,已知下列事件:A、号码是偶数;B、号码是奇数;C、号码是5;D、号码是2的倍
- 3如图所示是电场中某区域的三条电场线,a、b是电场中的两点.这两点相比A.b点的场强大B.a点的场强大C.同一试探电荷放在
- 4小明观察了黄蜂的生殖:当黄蜂交尾后,雌黄蜂便在沙土中挖一个穴道,穴道末端扩展成小室.然后,雌黄蜂飞出去猎获毛虫或蜘蛛,用
- 5在利用插针法测定矩形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某同学由于没有量角器,在完成了光路图以后,以入射点O为圆心,10.0cm为半径
- 6用方框中单词填空。am you his your her is
- 7在△ABC中,∠C=90°,四边形ABDE,AGFC都是正方形,如图,求证:BG=EC.
- 8Which sign means "We mustn"t stop our cars here"? [ ]A.
- 9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
- 10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小烧杯①盛的是紫色石蕊溶液,②盛的是浓盐酸。片刻后,可以观察到烧杯①中液体的颜色是[ ]A.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