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每小题2分)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每小题2分)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净,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召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延烧比:并排,挨着
B.伏制之罪矫:纠正
C.持节河南仓粟以振贫民发:打开
D.以数谏切:急切,切迫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黯父任②至丹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①以切谏②群臣或
C.①公卿皆黯惧②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D.①令从谀承意②死不屈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
B.弘大体,不拘文法
C.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
D.天子方召文学儒者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皇上派汲黯去视察东越之间的争斗,汲黯只到达吴郡就回来了,因为他认为不必为这样琐屑的事而遣派使臣。
B.汲黯学习黄老学说,又因多病,所以处理地方政务主张无为,人们因此对他大加称赞。
C.太后的弟弟武安侯为丞相,很多高官都来拜见,只有汲黯见他从不曾行拜礼,只是拱拱手。
D.汲黯因为总是直言进谏,不能久留宫内。他对皇帝的批评毫不留情,汉武帝对此十分恼怒,但他始终以朝廷为重。
小题5: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甚矣,汲黯之戆也!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汲黯真是太鲁莽!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由选文可知汲黯请“伏矫制之罪”的背景是“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也就是他假传旨意开仓放粮,可推知,“矫制”就是假托皇帝的旨意。“矫”,假托。
小题2:
试题分析:A.因为/用 B.屡次,多次/数落、责备 C.替,为,介词 D.难道/宁可。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小题3:
试题分析:A.闺阁:古义,内室;今义,女子住的闺房。B.文法:古义,文书法令;今义,语法。 C.辅弼:辅佐、辅助,古今义相同。D.文学,古义,有学问的、有学识的;今义,文学。古今异义词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古今异义词加以分类整理,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牢固掌握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小题4:
试题分析: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B选项强加因果,由原文“岁余,东海大治。称之”,可以看出人们对汲黯称赞的是他所管辖的地区“大治”。
小题5: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甚”译为“太……”,“ 戆”译为鲁莽,句式为主谓倒装,翻译时要调整成正常的顺序,应该为“汲黯之戆甚矣!”
译文:
汲黯,字长孺,是濮阳人。他的先人被古时的卫君宠幸。到汲黯是第七代,代代做卿大夫。汲黯因为父亲的任职,在孝景帝时做了太子洗马,因为严肃使人畏惧。孝景帝驾崩,太子即皇位,汲黯做谒者。东越人互相攻打,皇上派汲黯去视察。汲黯还没到达地点,到了吴郡就回来了,报告说:“越人互相争斗,本来是他们的风俗,不足以劳顿天子的使臣前往。”黄河以北地区失火,连着烧及千余家,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情况。汲黯回来报告说:“家里人弄着了火,屋子并排,所以连带烧了,不值得担忧。臣经过黄河南面,黄河南面的穷人有万余家受到水灾、旱灾的侵害,有的父子互相残食,臣以职务之便,拿令牌分发了黄河以南仓库的粟米来赈济贫民,臣还回令牌,请皇上治我假传圣旨的罪过。”皇上认为他贤能就放了他。改任荥阳县令。汲黯耻于做县令(这么小的官职),就托病回家乡了。皇上听说,就把他召回来任为中大夫。因为汲黯多次急谏,不能久留宫内,改任东海郡太守。汲黯学习黄老学说,领导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静,选择郡丞和书史来任用他们。他治理政事,只管大的方面,不苛求细节。汲黯多病,躺在内室里不出来。一年多,东海郡大治(治理得非常好),人们称赞他。皇上听说了,召见他,任命为主爵都尉,地位在九卿之列。汲黯做官,务求无为而治,宏扬大体,不拘泥文书法令。
这个时候,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为丞相,职位在中二千石以上的官吏来拜见,田蚡都不答礼。但是汲黯见田蚡不曾行跪拜礼,只是常常拱拱手。天子正招求会做文章和有学问的人,皇上说我想如何如何,汲黯应答说:“陛下内心多***却表面上行仁义,怎么能效法唐虞之治呢!”皇上不说话,怒气冲冲,变了脸色下了朝。公卿都为汲黯害怕。皇上退下后,对左右的人说:“汲黯真是太鲁莽!”群臣中有人责备汲黯,汲黯说:“天子把公卿辅佐的大臣放在一起,难道让我们讨好奉承,把主上置于不义的地方吗?况且我已身在其位,纵使爱惜自己,那又怎能辱没朝廷呢!”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每小题2分)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1分)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选自《古文观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西一舍一舍:三十里。
B.今乃得之几席之上玩:嬉戏。
C.使其不自得中:内心
D.收会计之余会计:管理钱粮财物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置之地,拔剑撞破之
B.今得玩之几席之上
今其智反不能及
C.不物伤性
不赂者赂者丧
D.而况濯长江之清流
故今之墓中全为五人也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围绕“快哉”二字着墨,表面上赞赏迁客张梦得“自放山水之间”,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寓有自我劝谕之意。
B.先写江流之胜,再点明筑亭始末及命名由来。这种从大处着眼的笔法,使行文不同凡响,也是览观胜景而“快哉”的需要。
C.前人认为开篇“谪居”二字,引起全文议论,其中,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而无往不快的思想,颇含人生的哲理。
D.作者凭吊赤壁“流风遗迹”,联想到此处发生的楚王宋玉论风、曹操孙权争雄的故事,既点明题目“快哉”二字出处,又使人生快意添上了怀古的内容。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江流之胜。(3分)
译文:                                                                                  
(2)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3分)
译文:                                                                                   
(3)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材料一:“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沂水春风》
材料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小题1:孔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曾点所描绘的和谐盛世图景。请简要概括。(2分)
                                                                                           
小题2: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儒家“礼”与“和”的关系。(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沛国刘琎,尝与兄瓛连栋隔壁,瓛呼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瓛怪问之,乃曰:“向来未着衣帽故也。”以此事兄,可以免矣。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九族:指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孙、曾孙、玄孙。另一种算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合为“九族”。 ②连气:又称“同气”。指兄弟同为父母所生,气息相同相连。③娣姒(dì sì):兄弟之妻互称,弟妻为娣,后称“妯娌”。④地:居住。此处有“相处”之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回声
B.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消除
C.如雀鼠之不,风雨之不防恤:体恤
D.行路皆踖其面而其心,谁救之哉蹈:踏、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皆本于三亲盘盘焉,囷囷
B.及壮也庐陵文天祥自序诗,名曰《指南录》
C.能恕己而行舍郑以为东道主
D.曰:“向来未着衣帽故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父之志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文主要谈论家庭成员间的相处问题,认为兄弟之情是家族人伦关系中很重要的,不能不加以重视。
B.兄弟不仅要让妯娌间避免纷扰,更要相亲相爱;因为兄弟之情对于整个家族的团结、和睦、治理、稳定是十分重要的。
C.此文多处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生动地说明了兄弟在家族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D.作者认为影响兄弟友谊的主要原因是妯娌关系不睦、子侄关系不和、弟弟不敬兄长等,并提出了防范的办法。
小题4: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
小题5: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3分)  
                                                                                         
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指用兵。
B.陈力列就:走向,这里是担任的意思。
C.不寡而患不均患:担心
D.无乃尔是与过:过错,名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社稷之臣曰:“非我,兵也”。
B.固近于费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C.昔者先王为东蒙主斧斤时入山林
D.吾恐季孙忧,不在颛臾寡人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小题3:下列对《季氏将伐颛臾》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引用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及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强化了论辩力与说服力。
B.本文也是一篇驳论文,先驳后立,破中有立。孔子与弟子三次对话,第一次批评学生没尽到职责,第二次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第三次提出自己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C.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季氏伐颛臾,充分体现了“当仁不让”的精神;而“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精辟论断亦可见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与政治见地。
D.孔子对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名后加“也”,语调舒缓而亲切。而文中三次直呼“求”,语气急促,传达出孔子责备的神态。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小题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这句话中,哪个字可以表明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孔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中丞胡公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上无可当意者,然竟不。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凤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乎!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速有致。卒以疑***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抄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名甚藉:显著。B.屡试辄蹶:失败。
C.文长作表属:通“嘱”,嘱托。D.然竟不偶:结婚,婚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文长部下一诸生傲之臣险衅,夙遭闵凶
B.文长既已不得志有司客逾庖而宴,鸡栖
C.张太史元汴力解,得出其所以摧败零落者,其一气之余烈
D.中丞胡公宪闻,客诸幕天于物,春生秋实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
A.薛公蕙校越时,其才B.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
C.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D.立,沙起云行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徐渭一生,突出了三点:才奇、人奇、“数奇”。作者用饱蘸情感的笔墨写出了徐渭才能独出冠时,品行狂放不羁,遭际困厄颠仆的一生。
B.从整体布局看,文章大量的篇幅落在徐渭才能多样与行为狂放的横向展开上,而命途多舛则草蛇灰线般在其中闪现,构成全文的主线。
C.徐文长自负才略,在中丞胡宗宪面前,别人匍匐跪语不敢举头,而他以部下一个秀才身份却侃侃而谈,毫无惧色。在胡宗宪面前过分狂傲,这也是他不得志的原因。
D.徐文长诗、文、书、画皆为当时一流,他的书法笔意奔放和他的诗一样,苍凉劲节中流露出婉美媚人的姿态,以他的余力从事绘画,作品高远典雅富有情趣。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3分)
(2)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