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雪竹轩记[明]归有光冯山人①为予言:“吾甚爱雪竹②,故人以雪竹呼吾,因以名吾轩,请子记之。”予不暇以为,而山人求之数岁,或...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雪竹轩记
[明]归有光
冯山人予言:“吾甚爱雪竹,故人雪竹呼吾,因以吾轩,请子记之。”予不暇以为,而山人求之数岁,或以诗,或以书,日月一至。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是以岁而不答也。
山人少喜为诗,诗出而上海陆文裕公亟称之。先是,山人居昆山之安亭,及予来安亭,则山人已迁上海界中,与安亭隔一江。予尝过永怀寺,爱其古桂,坐久之。问寺中所往来者,僧曰:“地僻,绝无人。惟有冯山人时时过江来,独吟桂树之下。”予后数见之于张通参之座。通参与湖州刘尚书为社会,二公皆称山人为笃实君子。
去年,山人年老矣,与通参游匡庐、武夷,还示予《纪游诗》一编。予戏曰:“冯先生之雪竹,必求之匡庐、武夷间耶?”今年,予买田青浦之嵩塘。山人与予书曰:“吾近筑盘龙,与嵩塘近,子来观我雪竹。”予性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
山人复遣其子来,曰:“吾前告子雪竹轩,复移盘龙也,吾今老此。子许我记,几年不能得。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予问山人起居。其子曰:“去年与通参行郡中,老人目不能了了,道间有古井,无石栏,不觉越过之,几坠。自此不复出。每自叹曰:‘匡庐、武夷,不可复至矣,雪竹,则何所无之?’”其子去,又数数书来。会予方北上,思欲一造山人之竹所而不能矣。书之以告别,且使之楣间,为《雪竹轩记》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注]①冯山人:冯淮,字会东,号雪竹,昆山(今属江苏)人。山人,古时对隐居不仕的读书人的称呼,也常作为学者士人的雅号。②雪竹:一种干节上有白粉的竹子。③社会:旧时由志趣相同者结合而成的组织或团体。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以岁而不答也旷:时日多、久
B.因以吾轩名:命名、取名
C.吾近筑盘龙卜:预料、估计
D.且使之楣间揭:标示、展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冯山人予言不足外人道也
B.还示予《纪游诗》一编吾尝终日思矣
C.吾今老此君幸赵王
D.书之以告别人之力而敝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是作者为冯山人而写,先前作者一直没有时间完成,因此冯山人多年来虽以不同方式请求却未果。
B.冯山人喜爱雪竹,年轻时喜欢写诗;远游匡庐、武夷归来后,在作者所买之田不远处建屋;晚年眼睛有疾。
C.全文叙冯山人其人其事,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山人风雅的形象、执著的性格逐渐从字里行间凸显出来。
D.这篇文章笔致从容,淡雅疏放,刚健之中见哲思,同时又不乏追怀岁月与旧事的无奈痛苦之情,大有意境。
小题4: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
译文:                                                                  
⑵予性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
译文:                                                                  
⑶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
译文: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
(1)我认为山人对雪竹轩这个名字满意的原因,他自然知道,怎么需要借助于我的言辞(来表达)呢? (4分)
(2)我生性懒惰,不能(前去)拜见青浦县令,他被我(的态度)激怒了,我所购置的田亩几乎被收回,我也不到青浦去了。 (3分)
(3)如今我很快就要离世了,只想得到您的一篇文章,这是我(最后)的心愿了。 (3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卜:选择处所。
小题2:
试题分析:A都是介词,对  B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  C 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D副词,于是;介词,依靠、凭借。
小题3:
试题分析:文章“刚健”的廉洁有误。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冯山人对我说:“我非常喜欢雪竹,所以人们用雪竹称呼我,于是我拿雪竹来命名我的小房间,请您为我写一篇杂记。”我没有时间写这篇杂记,而山人(的)请求(持续)了多年,有时以诗的形式,有时以书信的形式,每月写一次。我认为山人对雪竹轩这个名字满意的原因,他自然知道,怎么需要借助于我的言辞(来表达)呢?因此多年没有答复(他)。
山人年轻时喜欢写诗,诗作一出现就被上海的陆文裕一再称道。一开始,山人住在昆山的安亭,等到我来安亭时,山人已经搬到上海了,与安亭一江之隔。我曾经经过永怀寺,喜欢那里的古桂,坐了很长时间。我问寺中来来往往的人,僧人说:“地处偏僻,几乎没人来。只有冯山人时不时地渡江而来,独自在桂树之下吟咏。”我后来多次在张通参那见到他。张通参和湖州的刘尚书同是社会成员,二人都称赞冯山人是忠诚朴实的君子。
去年,山人年纪大了,和张通参一起去匡庐、武夷游玩,回来后就给我看了一编《纪游诗》。我开玩笑说:“冯先生的雪竹,一定是在游览匡庐、武夷间求得的吧?”今年,我在青浦的嵩塘买了田亩。冯山人写信给我说:“我在盘龙就近择地建筑住宅,这距离嵩塘很近,您(可以)来看看我的雪竹。”我生性懒惰,不能(前去)拜见青浦县令,他被我(的态度)激怒了,我所购置的田亩几乎被收回,我也不到青浦去了。
山人又派他的儿子过来,说:“我先前告诉你的雪竹轩,又搬到盘龙了,我如今在此终老。您答应给我写的杂记,几年都没收到。如今我很快就要离世了,只想得到您的一篇文章,这是我(最后)的心愿了。”我询问山人的生活起居。他的儿子说:“去年和张通参一起在郡中散步,老人眼睛看不清了,道路中间有口古井,(周围)没有石栏围着,没有察觉到,跨了过去,差点摔下去。从此以后不再出门。常常自己感叹说:‘匡庐、武夷不能再去了;雪竹,那么什么地方没有呢?’”他的儿子离开后,又常常写信来。恰逢我正要北上,想着要拜访一下山人的雪竹轩却又不能够了。于是写了这封信来告别,(想着)也(可以)把它展示在门楣上,文章就叫《雪竹轩记》。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雪竹轩记[明]归有光冯山人①为予言:“吾甚爱雪竹②,故人以雪竹呼吾,因以名吾轩,请子记之。”予不暇以为,而山人求之数岁,或】;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注:①汾阳王:即郭子仪。②蒲:州名,今山西永济县。③都虞候:军队中的执法官。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无赖:横暴不守法纪
B.不,辄奋击,折人手足嗛:满意,满足
C.太尉自州以状白府白府:白孝德之府
D.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士戢: 制止,管束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能为公
学不可以
B.汾阳王副元帅居蒲
乱天子边事
C.日群行丐
因击沛公
D.大乱,若何
及副元帅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太尉超人胆识的一组是(   )(3分)
①今不忍人无寇暴死 ②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 ③无伤也,请辞于军 ④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⑤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 ⑥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②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段太尉在做泾州刺史时,汾阳王的儿子放纵手下的士兵强横妄为,当地节度使白孝德很忧虑,但却因为有汾阳王的缘故而不敢做声。
B.段太尉看见士兵胡作非为,主动向节度使请缨去制止士兵的暴乱行为。
C.士兵们在集市上蛮横无理的时候,太尉带人把他们逮捕并关押了起来,军营里一片***乱,纷纷准备闹事,后来太尉带人亲自到军营说明了情况,事态才得以平息。
D.太尉在去军营与尚书会谈时,从维护尚书家族的声望出发,替对方着想,令尚书十分感动,从而对太尉肃然起敬。
小题5:读下面的文段,然后翻译句子。(6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翻译:(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3分)
(2)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吏    道
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①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 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 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生斯民也,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②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选自《伯牙琴》
注①并缘为食:相互勾结。②虺:音huì毒蛇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虞建官,可稽已厥:那,那些
B.盗贼害民,随起随仆:消灭
C.岂有厌思乱治:管理
D.敢怒而不敢诛: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业不同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B.天生斯民也句读不知
C.则亦并缘为食代其耕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D.使天下敢怨不敢言人无信,不知其可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率虎狼/ 牧羊豕/ 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 岂有厌治思乱/ 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 乃至有乱与危/ 何也?
B.率虎狼/牧羊豕/ 而望其蕃息/ 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 岂有厌治思乱/ 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 常治安矣/ 乃至有乱与危何也?
C.率虎狼牧羊豕/ 而望其蕃息/ 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 岂有厌治思乱/ 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 乃至有乱与危/ 何也?
D.率虎狼牧羊豕/ 而望其蕃息/ 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 岂有厌治思乱/ 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 / 常治安矣/ 乃至有乱与危何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一般人的本意而言,他们愿意过安定的生活,但是国家仍会出现动乱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B.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
C.作者站在当时官吏的对立面,言辞激烈的批判他们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鱼肉百姓,比强盗还厉害。
D.作者认为民众之所以作乱,是因为“吏”“夺其食”“竭其力”,百姓不得不愤怒。
小题5:把文言文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3分)  
(2)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3分)
(3)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苏世长,京兆武功人。十余岁,上书周武帝,帝异其幼,问读何书,对“治《孝经》、《论语》”。帝曰:“何言可道?”答曰:“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为政以德。”帝曰:“善。”令于兽门馆读书。     
入隋,为长安令,数条上便宜。后为王世充太子太保,与豆卢行褒戍襄阳。高祖与之旧,数遣使者谕降,褒***之。
洛阳平,世长始与豆卢行褒归,帝诛褒而诮世长,顿首谢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禽之,万夫敛手。岂有获鹿后忿同猎者,问争肉罪邪?且武功旧人,乱离以来,死亡略尽,唯臣得见太平。若***之,是绝其类。”帝笑释之。授玉山屯监。与语平生,调之曰:“卿自谓佞邪,直邪?”对曰:“愚且直。”帝曰:“若直者,何为背贼归我?”对曰:“洛阳平,天下为一,臣智穷力竭,乃归陛下。使世充不死,臣据汉南,尚为劲敌。”帝大笑,嘲曰:“何名长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世长曰:“名长意短,诚如圣旨。口正心邪,不敢奉诏。昔窦融以河西降汉,十世侯之;臣举汉南以归,唯蒙屯监。”帝悦,拜谏议大夫。世长有机辩大率如此。
从猎泾阳,大获。帝入旌门,顾谓朝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曰:“陛下废万机,事游猎,不满十旬,未为乐也。”帝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邪?”曰:“为臣计则狂,为陛下计则忠。” 侍宴披香殿,酒酣,进曰:“此炀帝作邪?何雕丽若此!”帝曰:“卿好谏似直,然诈也。岂不知此殿我所营,乃诡云炀帝邪?”对曰:“臣但见倾宫、鹿台,非受命圣人所为者。陛下武功旧第,才蔽风雨,时以为足。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以归有道,陛下宜刈奢淫,复朴素。今乃即其宫加雕饰焉,欲易其乱,宁可得乎?”高祖深然之。
世长简率无威仪。初在陕,邑里犯法不能禁,乃引咎自挞于市,五伯疾其诡,鞭之流血,世长不胜痛,呼而走,观者咸以为笑,议者方称其诈。
贞观初,使突厥,与颉利争礼,不屈,拒却赂遗,朝廷壮之。后出为巴州刺史,舟败,溺死。
赞曰:始唐有天下,惩刈隋敝,敷内谠言,而世长仇然献忠,时主方褒听,藉以劝天下,虽触禁忌,而无忤情。及祸乱已平,君位尊安,后者视前人之为,犹以鲠论期荣,故时时遭斥让,为所厌苦。非言有巧拙,所遭之时异也。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小题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世长有机辩”的一组是(   )
①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为政以德。
②岂有获鹿后忿同猎者,问争肉罪邪?
③为臣计则狂,为陛下计则忠。
④酒酣,进曰:“此炀帝作邪?何雕丽若此!”
⑤何名长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
⑥世长仇然献忠,时主方褒听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苏世长少小爱读书,有胆魄,十余岁就上书皇上,谈治国之道,深受周武帝赏识。后历经隋唐两代,以机辩敢谏著称。
B.苏世长曾出使突厥,与突厥首领抗争,拒绝对方索礼的要求,朝廷认为他勇敢。
C.苏世长在陕引咎自挞,围观的人讥笑议论他诡诈,他不能忍受人们的讥笑议论,就逃跑了。
D.苏世长敢于进言,且多被采纳,而后来不少人进谏却多遭斥责,是时代情况不同了,而非劝谏技巧有高低。
小题3:上面文言文段中的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以归有道,陛下宜刈奢淫,复朴素。
(2)及祸乱已平,君位尊安,后者视前人之为,犹以鲠论期荣,故时时遭斥让为所厌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宏勋诗集序 刘大槐
天下之达道五,而其一曰朋友之交。朋友者,所以析疑善,相切磋以进于道。故为仁者必取友。一理之未明,读书十年之久而不能贯,谘之于友,一朝而豁如;无友则虽终至于悟,日月亦已淹矣。凡人之为善,独为之则怠,共为之则精力以相感而生;将为不善,然惧吾友之知,亦或逡巡而中止
呜呼!友道衰也久矣。逐逐焉惟势是趋,惟利是。势既去,利既尽则疏;又或相见则相谀,背从而毁之。此不可以为友也。
余观今为友者,无故而聚于一室,酒食嬉戏,相与为放辟淫侈之谈。孔子之所谓群居而言不及义,岂不难矣!抑或弛废其心,其与友相接,漫漫昏昏,无可相切磋之具,是则余之忧乎?余谓人不可无友,而友不可以常聚,平居各键其门,各专其务,如田之有畔。逾时一晤,晤则出所疑以相质问吾友,所得于未相见之日者有几?其未知而今乃进于知者几何物?其已能而习之,以无至于忘者几何事?有善则相旌,有不善则相訾(Zǐ),友之道如是而已。
余客游京师,寓居京城之外,而震泽张君宏勋寓居城内,相去六七里,每旬日或半月之间,则张君必一出相见。相见则必有书一幅,画一卷,诗数篇,袖而出之共赏,宜其业之日益精。久之,其诗日益工,则亦日益富,裒然成集而问序于余。余张君之每出必文会余,而愧余之独无以就于张君也,于交友之道不能无所感,遂书之以为张君诗集序。
(选自《刘大槐集》)
【注释】①《礼记·中庸》:“君臣也,父子乜,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②放辟淫侈:放纵而不加收敛。③裒(p6u):聚集。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以析疑善劝:勉励
B.惟利是骛:追求
C.余张君之每出必以文会余伟:敬佩
D.而愧余之独无以就于张君也正:正确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日月亦已淹矣逾时一晤
B.友道衰也久矣余观今为友者
C.背从而毁之平居各键其门
D.袖而出之共赏余伟张君之每出必以文会余
小题3:下列四项中符合作者“交友之道”的一项是(3分)
①朋友者,所以析疑劝善,相切磋以进于道②逐逐焉惟势是趋,惟利是骛③无故而聚于一室,酒食嬉戏④平居则各键其门,各专其务⑤有善则相旌,有不善则相訾⑥相见则必有书一幅,画一卷,诗数篇
A.①④⑥B.②④⑤C.③⑤⑥D.①③⑤
小题4: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将为不善,然惧吾友之知,亦或逡巡而中止(4分)
②有善则相旌,有不善则相訾,友之道如是而已(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9分)
徐有贞,字元玉,初名珵,吴人。宣德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时承乎既久,边备媮惰,而西南用兵不息,珵以为忧。正统七年疏陈兵政五事,帝善之不能用。及土木难作,郕王召廷臣问计。埕大言曰:“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难。”
胡溲、陈循成执不可。兵部侍郎于谦曰:“言南迁者,可斩也。”珵大沮,不敢复言。是时用人多决于少保于谦。埕属谦门下士游说,求国子祭酒。谦为言于帝,帝曰:“此议南迁徐埕邪?为人倾危,将坏诸生心术。”珵不知谦荐之也,以为己,深怨谦。因名有贞。景泰三年迁右谕德。河决沙湾七载,前后治者皆无功。延臣共举有贞,乃擢左佥都御史,治之。至张秋,相度水势,条上三策。有贞于是大集民夫,躬亲督率,治渠建闸,起张秋以接河、沁。河流之旁出不顺者,为九堰障之。更筑大堰,五百五十五日而工成。帝厚劳之。七年秋,山东大水,河堤多坏,有贞修旧堤决口,水患悉平。帝召见,奖劳有加,进左副都御史。
八年正月,景帝不豫。石亨、张轨等谋迎上皇,以告太常卿许彬。彬曰:“此不世功也。徐元玉善奇策,盍与图之?”亨即夜至有贞家。闻之,大喜。令太监曹吉祥入白太后。时方有边警,有贞令轨诡言备非常,兵入大内。亨掌门钥,夜四鼓,开长安门纳之。乃升奉天门,有贞等常服谒贺,呼“万岁”。有贞既得志,则思自异曹、石。石、曹大怨恨,日夜谋构有贞。诏徙有贞金齿为民。亨败,帝从容谓李贤、王翱曰:“徐有贞何大罪?为石亨辈所陷耳。其释归田里。”有贞既释归,犹冀帝复召,时时仰观天象,谓将星在吴,益自负。及闻韩雍征两广有功,乃太息曰:“孺子亦应天象邪?”遂放浪山水间,十余年乃卒。
(节选自《明史•徐有贞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惟南迁可以难纾:解除。
B.兵入大内勒:强制。
C.五百五十五日而工成阅:历经。
D.珵不知谦之荐之也,以为己沮:诋毁。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帝善之不能用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珵不知谦荐之也均二策
C.有贞修旧堤决口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D.则思自异曹、石三顾臣草庐之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徐有贞忧虑国事,敢于陈明自己的政见。他有感于太平年代,边备懈怠而战事不止的现状,上疏陈说用兵之道,遗憾的是没有得到皇帝认可。
B.徐有贞善于治水,功劳卓著。他亲临一线指挥,治理河渠,建立水闸,修筑大坝,加固决口,最终平息了全部水患,受到皇帝的慰劳和嘉奖。
C.徐有贞与曹吉祥、石亨结下了仇怨。他们三人曾经联手拥立太上皇复辟,在新朝中,徐有贞与曹、石交恶,他受到曹、石的构陷而迁贬为民。
D.徐有贞相信天象昭示人事,以此决定行事。他被释放回家后看到将星在吴,自信可以再次建功立业;后来得知韩雍征讨立功后,放弃了这种追求。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谦为言于帝,帝曰:“此议南迁徐埕邪?为人倾危,将坏诸生心术。”(4分)
(2)此不世功也。徐元玉善奇策,盍与图之?(3分)
(3)徐有贞何大罪?为石亨辈所陷耳。其释归田里。(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