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
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
小题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影响,要谨慎选择。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 |
B.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
C.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
答案
小题1:C (3分)
小题2:示例:“择友”和“择处”,都是选择有益于仁德养成的外部环境。与修养高于自己的人交友,以友辅仁,见贤思齐,可以取友之长、补己之短。(从其他角度解释,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第一个句子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说明的道理是,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不知”是不明智,“知”为“智”的通假字。据此,可知C项错。
小题2:
试题分析:“无友不如己者”,有人解释为,不和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也有人解释为不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无论哪一种解释都体现出孔子所讲的择友标准,那就是以提高自身修养的需要。只有和优秀的人做朋友,和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才能使自己快速进步。这个句子和上面“择处”的选段所说的是同一个道理。考生分析清楚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1),俭,吾从众。拜下(2),礼也;今拜乎上,泰(3)也。虽违众,吾从下。”(《子罕》)
【注释】 (1)纯:丝绸,黑色的丝。(2)拜下:大臣面见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3)泰:这里指骄纵、傲慢。
小题1:下列对选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重视周礼,但又不拘泥于周礼,所以,对待礼帽的质地,他赞同从俭,对面见君主的礼节,也认同可以从俭。 |
B.孔子赞同用比较俭省的黑丝帽代替用麻织的帽子这一做法,说明他并不是坚持周礼是不能变的,而是认为其是可以“损益”的。 |
C.孔子在礼节仪式上从俭不从奢,跟他强调礼的本质,不苛求礼的形式的思想是一致的。 |
D.孔子主张根据实情,对周礼进行“损益”,体现了孔子处理问题时的灵活性和原则性。 |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选自《伶官传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绳索) 原(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
B.而皆背(背叛)晋以归梁 抑本(推究)其成败之迹 |
C.盛(装着)以锦囊 乱者四应,仓皇东(向东)出 |
D.函(匣子)梁君臣之首 凯旋而纳(收藏)之 |
A.①与其所以失之者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B.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岂独伶人也哉 |
C.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②为天下笑 |
D.①自然之理也②莫能与之争 |
A.开头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全文立论的根据,也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
B.第三段连用问句,并寓结论于疑问中,之后引《尚书》作答,引出古训,点明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即本源在于“天命”。 |
C.篇末引出历史教训,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使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
D.文章既用平实的语言客观地叙述事例,又引《尚书》论证,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首尾采用反问句,感叹中包含着肯定。 |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秦)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①,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遂命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败李信,入两壁,***七都尉;李信奔还。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
王送至霸上,王翦请美田宅甚众。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王大笑。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王怚中③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
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楚人数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④。”王翦曰:“可用矣!”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至蕲南,***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荆:即楚国,因有荆山,故又称荆。②顿舍:停驻,休息。③怚(cū)中:粗心。④超距:跳远。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信奔还(奔:逃跑) |
B.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 (及:趁着) |
C.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委:托付) |
D.王翦坚壁不与战(壁:墙) |
①入两壁,***七都尉 ②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③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④王翦坚壁不与战
⑤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 ⑥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A.李信带领二十万秦军最初也取得节节胜利,但战事深入后走向失败,秦王意识到原先的错误,向王翦认错,重新取用了王翦。 |
B.王翦尽管有情绪,但当国家需要时,他义无反顾带领军队攻打楚军,这表现了王翦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格。 |
C.此次秦楚之战规模大,秦王让王翦率领了将近一半的秦兵来攻打楚国,而为了迎战,楚国更是出动了所有全国的兵力。 |
D.王翦实事求是,重视敌人,做事谨慎,讲究策略,运用闭门不出,等楚军松懈后再主动出击的策略,赢得了全线胜利。 |
(1)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2)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
长清僧
长清僧,道行高洁。年八十余犹健。一日,颠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圆寂矣。僧不自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河南有故绅子,率十余骑,按鹰猎兔。马逸,堕毙。魂适相值,翕然而合,遂渐苏。厮仆还问之。张目曰:“胡至此!”众扶归。入门,则粉白黛绿者,纷集顾问。大骇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僧亦不自申解,但闭目不复有言。饷以脱粟则食,酒肉则拒。夜独宿,不受妻妾奉。
数日后,忽思少步。众皆喜。既出,少定,即有诸仆纷来,钱簿谷籍,杂请会计。公子托以病倦,悉卸绝之。惟问:“山东长清县,知之否?”共答:“知之。”曰:“我郁无聊赖,欲往游瞩,宜即治任。”众谓新瘳,未应远涉。不听,翼日遂发。抵长清,视风物如昨。无烦问途,竟至兰若①。弟子数人见贵客至,伏谒甚恭。乃问:“老僧焉往?”答云:“吾师曩已物化。”问墓所。群导以往,则三尺孤坟,荒草犹未合也。众僧不知何意。既而戒马欲归,属曰:“汝师戒行之僧,所遗手泽,宜恪守,勿俾②损坏。”众唯唯。乃行。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居数月,出门自遁,直抵旧寺,谓弟子:“我即汝师。”众疑其谬,相视而笑。乃述返魂之由,又言生平所为,悉符,众乃信。居以故榻,事之如平日。后公子家屡以舆马来,哀请之,略不顾瞻。又年余,夫人遣纪纲至,多所馈遗。金帛皆却之,惟受布袍一袭而已。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而辄道其八十余年事。
异史氏曰:“人死则魂散,其千里而不散者,性定故耳。余于僧,不异之乎其再生,而异之乎其入纷华靡丽之乡,而能绝人以逃世也。若眼睛一闪,而兰麝熏心,有求死而不得者矣,况僧乎哉!”
(①【兰若】即寺庙。 ②【俾】,动词,使,把。 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小题1: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魂适相值,翕然而合(遇到) |
B.众谓新瘳,未应远涉(病愈) |
C.吾师曩已物化(刚刚) |
D.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拜访) |
A.不异之乎其再生有求死而不得者矣,况僧乎哉! |
B.厮仆还问之山东长清县,知之否? |
C.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后公子家屡以舆马来 |
D.魂适相值,翕然而合,遂渐苏年仅而立,而辄道其八十余年事 |
A.长清僧因为意外去世,借富家子打猎坠马而亡的机会托身富家公子,得以重生。 |
B.长清僧虽然托身为富家公子,却始终保持当僧人时的生活习惯和信条,静心打坐,不吃荤,不近妻妾。 |
C.因为长清僧魂魄未散,所以公子不需要别人带路,就能直抵寺院,并由寺僧带路去看自己的坟墓。 |
D.托身公子的长清僧一回到寺庙就不再回到自己托身的故绅家,任凭夫人多次哀请也绝不改变心意。 |
(1)(3分)后公子家屡以舆马来,哀请之,略不顾瞻。
(2)(3分)人死则魂散,其千里而不散者,性定故耳。
孟懿子①问孝,子曰:“无违②。”樊迟③御④,子告之曰:“孟孙⑤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⑥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而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注】①孟懿子:鲁国的大夫,“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②无违:不要违背礼节。③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④御:驾驭马车。⑤孟孙:指孟懿子。⑥鲜:少。
小题1:在第二则语段中孔子为什么一再强调孝道?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在第一则语段中孔子列举“生”“死”两件事要阐述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3分)
最新试题
- 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轴的正半轴上,为焦点,为抛物线上的三点,且满足,,则抛物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
- 2美国陆上邻国有[ ]A.加拿大、墨西哥B.俄罗斯、加拿大C.俄罗斯、墨西哥D.古巴、巴拿马
- 3已知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的值为( )。
-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这主要强调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
- 5以下天气现象是由气旋引起的是A.东南沿海夏秋季节的台风B.华北平原秋高气爽的天气C.北方冬半年爆发的寒潮D.长江中下游出
- 6地球上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比例大约是( )A.各占二分之一B.三分陆地七分海洋C.四分之一是海洋D.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 7一只鱼缸中除有两条金鱼外,还有许多水草,那么,影响其中一条鱼生活的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浮游生物等.
-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朝暾(dūn)谲诈(jué)妍媸(yánchī)趑趄(zījū)光风霁月
- 9某温度时,在2 L 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1)该反应的化
- 10有了入射光线,一定要根据______,画出反射光线.
热门考点
- 1夏日,蝉高声鸣叫的目的是:A.吸引异性交配B.心情愉快C.吓跑敌害D.呼唤子女
- 2—Is there any ______ in the fridge?—No, there isn"t. We need
- 3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2题。野 池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
- 4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药物“达菲”可用莽草酸(化学式C7H10O5)制取.有关莽草酸的说法中正确是( )A.该物质是
- 5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在A.北回归线B.赤道C.南回归线D.北极圈
- 62005年9月中央电视台在我市现场直播“碗礁一号”水下考古,潜水员带到水下用于呼吸的贮气瓶中装的气体一定含有( )A.
- 7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最后1秒内的位移恰为它最初1秒内位移的3倍,g取10m/s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
- 8《喂——出来》中运用了优美的景物描写,“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透明的玻璃。”有什么作用
- 9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两讫 披星戴月 孽根祸胎 悬梁刺骨 B.撕打 倍尝艰辛 放诞无礼 贪赃
- 10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MN为其左边界。磁场中有一半径为R、轴线与磁场平行的金属圆筒,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