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语言文字运用 > 选出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的新诗是指1919年“五·四”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戴望舒的第一篇诗作是《雨巷》,因这首诗而被称为“雨巷诗人”。...
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选出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新诗是指1919年“五·四”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戴望舒的第一篇诗作是《雨巷》,因这首诗而被称为“雨巷诗人”。
B.我国新诗继自由体诗派后形成的第二个诗派是“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是闻一多和徐志摩。
C.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他在创作上注重“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D.《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带自传性质的抒情诗,全诗不断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得作者的感情如山洪暴发,催人奋进。

答案

解析
(对诗歌使用排比和反复修辞的作用分析错误。应该是再反复低吟中,作者的感情凝重隽永、余韵深长)
核心考点
试题【选出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的新诗是指1919年“五·四”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戴望舒的第一篇诗作是《雨巷》,因这首诗而被称为“雨巷诗人”。】;主要考察你对语言文字运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史铁生对于社会和人生常常有着哲理性的思考,他的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等。
B.《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相传为孔子所作,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末期的诗歌305篇,是我国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
C.《离***》运用了大量的香花、香草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思想意思方面比较抽象的概念。人们不只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能被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
D.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学者,著有《踪迹》、《背影》和《欧游杂记》等。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围城》所着意表现的是中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钱钟书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与几位知识女性的情感、婚恋纠葛和他由上海到内地的一路经历,以喜剧性的讽刺笔调,刻画了抗战环境下中国知识分子的彷徨和空虚。
B.“围城”是一个寓意,“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小说的整个情节是知识分子在爱情纠葛中的围困与逃离,而在更深的层面上,则是表现一部分知识分子陷入精神“围城”的境遇。
C.《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象征性的小说。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位老渔夫,他经过重重艰险,捕获了“一条不止一千五百磅重的大马林鱼”,但这条大马林鱼却被鲨鱼吃光了,圣地亚哥只拖回了一副鱼的骨架。这位硬汉形象表明了“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打败”。
D.关羽身在曹营,心怀故主,当他得知刘备的消息后,就决意离开曹操。曹操设法挽留他,但关羽去意已定,就把曹操送给他的金银财宝和汉寿亭侯的官印一并送还。这就是《三国演义》中“封金挂印”的故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以下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荷塘月色》一文语言充满诗情画意,具有修辞的美感。如采用许多比喻来表现荷叶、荷花在朦胧月光下的情状,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写荷香、月色都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妙不可言。
B.《沁园春·长沙》上片“立”的宾语是“寒秋”,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C.《再别康桥》一诗的第二节,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写得美丽动人,浸透了诗人对康桥秀美风光的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D.《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对小屋的描绘,对山居生活的赞美,意在表明他对城市吵闹、喧嚣生活的厌弃,对自由、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以下对文学常识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同志曾用“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赞扬其民族气节。
B.李乐薇是台湾现代散文作家,文笔清新,语言优美,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其文章中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气息。
C.《论语》共20篇,是孔子及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著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一部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D.《庄子》共52篇,现存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秋水》(节选)属于外篇,是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默写:(10分)
⑴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郑愁予《错误》)
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一连用三个比喻句来描写静态的荷花,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
⑷看万山红遍,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