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高中语文
  • 【题文】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注: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这里的“礼”,既指“周礼”中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K^S*5U.C#O%M
    【小题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意思就是说,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和”。儒家思想是十分强调“礼”的,而“礼”的运用,又以和睦为贵。
    B.选段中的“小大由之”,是总结上文。这里的“由之”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意思。儒家认为:“礼”是为了“和”,“和”最重要,事事都要讲“和”。[来源:学&科&网]
    C.儒家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D.“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儒学“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表明“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就是创造人与人乃至全社会的和谐。[来源:学科网ZXXK]
    【小题2】孔子也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 【题文】
    下列哪一部作品属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五经”?(   )
    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 【题文】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24-25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缴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4.请从上面文字中提炼一个成语。(1分)
    25.从上面文字概括孔子心目中君子应具备的品质,并结合自己看法进行评析。(3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 【题文】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①尚:同“上”。   ② 颂:同“诵”。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又尚论古之人“的意思是:又向上追论古代人物。
    B.“是尚友也”中的“尚友”指的是追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C.通过对如何交友的阐述,孟子提出了读书要“知人论世”的见解。
    D.孟子以层层推进的形式阐述了自己对于交友的认识。
    (2)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谈谈孟子对于交友的认识。(3分)
    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 【题文】、       、       、        、          合称为儒家“四书”。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 【题文】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请用一个熟语概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意思。(2分)
    答:                                
    (2)孔子提倡仁爱,却不同意“以德报怨”而主张“以直报怨”,谈谈你对这一主张的理解和看法。(3分)
    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 【题文】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 尽心上》)
    【注】①难为水:难以被其他水所吸引。②观其澜:观看它壮阔的波澜。③日月有明,容光必照:太阳月亮有光辉,连一个小缝隙都可以照到。④盈科:把坑坑洼洼填满。⑤成章:《说文》解释,“乐竟为一章。”由此引申,指事物达到一定阶段或有一定规模。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登上东山和泰山,就改变了对鲁国和天下的看法,可见站在什么高度就会什么看法。
    B.圣人的言论远远超过一般的学问,因而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他言论所吸引了。
    C.孟子以太阳和月亮为喻,说明圣人的精神影响着他的学生以及周围的每一个人。
    D.孟子以为,事物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或者一定的境界,需要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2)、孟子说的“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学习道理?(3分)
    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 【题文】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第十六》)
    ①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亢认为孔子有私心,因此他才会问伯鱼,孔子是怎么教他的。
    B.陈亢通过与伯鱼交谈,知道孔子没有私心,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C.文中“不学礼,无以立”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学礼,都不懂得站立的姿势。
    D.文中“不学《诗》,无以言”的意思是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
    ②分析上面的选段和下面的选段,共同体现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第七》)
    答: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 【题文】阅读文化经典《孟子》,按要求答题。 (5分)
    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②,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③,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 ①戴不胜:宋臣。②庄岳:庄,街名;岳,里名,都在齐都城临淄城内。这里代指齐都中的闹市区。③薛居州:宋国人。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孟子认为一个齐国人教楚国大夫的儿子学齐国话,虽然周围有许多楚国人干扰他,但只要天天鞭打逼他学齐国话,就有可能学会的。
    B.孟子认为把楚国大夫的儿子带到齐国都城的闹市上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讲楚国话,也不可能的了。
    C.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那么宋王就不能同谁一起干坏事了。
    D.“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说明一个薛居州,不能对宋王起到重要作用。
    【小题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孟子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 【题文】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的句子的翻译,最正确的是(   )。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A.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B.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他的道理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C.贫穷的人与低贱的人是大家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他们,就不会摆脱的。
    D.贫穷的人与低贱的人是大家都厌恶的,但不用他的道理去摆脱他们,就不会摆脱的。
    【小题2】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孔子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主张?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