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______;b.______.
②如图乙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F是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距离如图乙.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表达式为(用题中所给物理量表示)______;要验证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间的关系,除位移、速度外,还要测出的物理量有______.
(2)用同样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以下是一实验小组所获取的部分实验数据,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中取合适的坐标系,作出图象.
表格:小车受力相同(均取砂桶质量m=50g).
次数 | 小车质量M/g | 加速度a/m•s-2 |
| |||||||
1 | 200 | 1.91 | 5.00 | |||||||
2 | 250 | 1.71 | 4.00 | |||||||
3 | 300 | 1.50 | 3.33 | |||||||
4 | 350 | 1.36 | 2.86 | |||||||
5 | 400 | 1.12 | 2.50 | |||||||
6 | 450 | 1.00 | 2.22 | |||||||
7 | 500 | 0.90 | 2.00 | |||||||
(1)①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绳的拉力和摩擦力,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首先需要平衡摩擦力; 其次:设小车质量M,钩码质量m,整体的加速度为a,绳上的拉力为F,则:对小车有:F=Ma;对钩码有:mg-F=ma,即:mg=(M+m)a; 如果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要求:Ma=(M+m)a,必须要满足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这样两者才能近似相等. ②C是BD的中间时刻,所以C点的速度就等于BD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即:vC=
验证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间的关系只需验证:mgx=
(2)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随着
即原因是不再满足小车质量远大于沙和砂桶的总质量. 故答案为:(1)①a.平衡摩擦力 b.钩码的重力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 ②
(2)图象如图, 不再满足小车质量远大于沙和砂桶的总质量 | ||||||||||
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活动中: (1)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1所示. 请指出该装置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①______;②______. (2)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图2是某次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 ||||||||||
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研究,细线跨过定滑轮连接小车和重物,小车在细线的拉力作用下自左向右运动.将光电门1、2分别固定在木板上B、C两点,用它们可以准确地记录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1)未悬挂重物时,利用现有条件怎样操作并判定小车与木板间的摩擦力已经得到平衡?______; (2)撤去光电门1,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不断改变重物的质量m,每次让小车都从同一位置A点由静止释放,得到小车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t;记录数据.利用测量数据描点作图,横轴用重物质量m,若要得到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纵轴应用______(选填“t”、“t-1”、“t2”或“t-2”)表示,若得到的确为一直线,则由图线得出结论______; (3)在实验操作正确的前提下,实验中测得多组数据,并按照第 (2)问中的坐标系描点作图,发现直线在末端发生弯曲,则此结果对应于图中的图______(选填“甲”或“乙”). | ||||||||||
某实验小组通过研究发现,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得到小车和小桶的质量.步骤如下: (1)取一盒总质量为m^=0.2kg的砝码,放置在小车上,不挂小桶,调节斜木板倾角,使小车能匀速下滑; (2)挂上小桶,使小车无初速度下滑,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并根据纸带计算出加速度; (3)从小车上取质量为mx的砝码放到小桶中,重复步骤(2),测出对应的加速度; (4)改变mx的大小,重复步骤(3),得到多组mx及a数据,作出a-mx,图线; (5)若求得图线的斜率k=25m/(kg•s2),截距b=0.5m/s2,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可知小桶的质量m1=______kg,小车的质量m^=______kg. | ||||||||||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关系”,他将光电门固定在气垫轨道上的某点B处,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后,用重力为F的钩码,经绕过滑轮的细线拉滑块,每次滑块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测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改变钩码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记录的数据及相关计算如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