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陕西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1)P点距原点O的距离;
(2)电子从P点出发到第一次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
答案
设OP=h,则
可得
解二:经分析可知在第四象限中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故可知OP的距离就是圆周运动的半径:
由,得
答案:
(2)在一个周期内,设在第Ⅲ象限运动时间为t3,在第Ⅱ象限运动时间为t2,在Ⅰ象限运动时间为t1,在第Ⅳ象限运动时间为t4
在第Ⅲ象限有,解得
在第Ⅱ象限电子做圆周运动,周期
在第Ⅱ象限运动的时间为
由几何关系可知,电子在第Ⅰ象限的运动与第Ⅲ象限的运动对称,沿x轴方向做匀减速运动,沿y轴方向做匀速运动,到达x轴时垂直进入第四象限的磁场中,速度变为υ0
在第Ⅰ象限运动时间为
电子在第Ⅳ象限做四分之一圆周运动,运动周期与第Ⅲ周期相同,即
在第Ⅳ象限运动时间为
电子从P点出发到第一次回到P点所用时间为
核心考点
试题【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的第Ⅰ象限和第Ⅲ象限存在着电场强度均为E的匀强电场,其中第Ⅰ象限电场沿x轴正方向,第Ⅲ象限电场沿y轴负方向。在第Ⅱ象限和第Ⅳ象限存在着磁感】;主要考察你对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 ]
B.液滴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不论液滴带正电或负电,运动轨迹为同一条直线
D.液滴不可能在垂直电场的方向上运动
(1)求粒子在0~t0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与极板间距h的比值。
(2)求粒子在极板间做圆周运动的最小半径R1与最大半径R2(用h表示)。
(3)若板间电场强度E随时间的变化仍如图甲所示,磁场的变化改为如图丙所示,试画出粒子在板间运动的轨迹图(不必写计算过程)。
(1)第6 s内小球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
(2)第19 s内小球未离开斜面,θ角的正切值应满足什么条件?
(1)O点到P点的距离s1;
(2)带电小球经过P点的正下方Q点时与P点的距离s2。
(1)粒子从A点离开电场时的速度v;
(2)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比值;
(3)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总时间。
最新试题
- 1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 Millie usually do some______(shop) at the wee
- 2某寄宿中学八年级同九年级学生因琐事发生争执。半夜时分,部分九年级学生手持棍棒摸入八年级学生宿舍,毒打八年级学生,造成11
- 3如果将细胞比做汽车,那么细胞中的_________相当于发动机,它将细胞中的一些_______当做燃料,使之与_____
-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并不断
- 52007年6月10日,市场谣言,再加上供需失衡使广东徐闻香蕉产业遭受重创,蕉价跌至了最低3分钱一斤。蕉价“软肋”主要在市
- 614—16世纪的欧洲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阶段,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发展,需要开拓市场和冲破封建势力的束
- 7在区间上随机取一个数,的值介于0到之间的概率为( ) A.B.C.D.
- 8(10分)(附加题)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c分别为角A,B,C所对的边,且B=3A,求的取值范围.
- 9、是双曲线的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若点P到焦点的距离等于9,则点P到焦点的距离等于_____________.
- 10Here are two pictures. You can see a man and a boy in one pi
热门考点
- 1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加入KSCN溶液显血红色的溶液中:Fe2+、Mg2+、Cl-、SO42-B.
- 2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时,若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上,欲将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玻片移动方向是向[ ]A.左上B.右上C.
- 3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灭火实
- 4我国继承法规定,第一顺序的继承人是 [ ]A、配偶、子女、父母 B、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C、岳父母
- 5下列说法违反科学原理的是( )A.为了消除腆缺乏症,可以采用在食盐中加人少量碘酸钾的方法B.闪电时,空气中的N2发生的
- 6I wanted to catch ______ early train, but couldn’t get _____
- 7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接为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
- 8下列数据是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2040608010溶解度/gNaCl35.736.036.6
- 9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不计重力),从O点处沿+y方向以初速v0射入一个边界为矩形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
- 10【题文】(24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