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题文】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二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二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3分)
答案
【答案】
(1)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分散中央官员权力,削弱地方权利;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每点1分,答对任意4点即可)
(2)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每个朝代2分,共6分)
(3)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3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首先要分析图示,从图示的权力变化以及所学的知识,从君权与相权、地方与中央的权力沿革及发展趋势归纳总结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君权与相权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的分析与认识。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回答时主要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回答。如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下,相权一分为三,彼此相互监督,既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又加强了君权。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的分析与认识。材料“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提示了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应是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使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特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特点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二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清代某机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善隐然执政之府矣。”这一机构是(  )
A.中书省B.枢密院
C.三司D.军机处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对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二者都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
B.二者都彰显君主的尊贵地位
C.二者都属于本国政府首脑的办公场所
D.二者都属于君主制消亡后的历史遗迹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1)据材料一概括三代与秦在任用官员方面的区别,并由此分析职业官僚制度形成的历史进步性。(10分)
(2)据材料二,说明明代科举考试与唐宋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10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 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这是因为
A.军机大臣都是皇帝亲信
B.军机处权压议政王大臣会议
C.内阁名存实亡
D.军机大臣完全按皇帝旨意办事,军国大事由皇帝完全独断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                            ——《新唐书》
材料二 南宋著名思想家叶适认为,宋代建立制度,指定政策的根本前提是“矫正前代之失”。他说:“本朝之所以立国定制,维持人心,期于永存而不可动者,皆以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为言。”
材料三 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尚书……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
——《新唐书》
材料四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宋“矫正前代之失”的措施及其影响。(6分)
(2)材料三所指的是什么制度?有什么作用?(3分)
(3)为解决材料四所反映的问题,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