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武则天参与朝政和当上皇帝之后,对科举制度进行了许多重...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武则天参与朝政和当上皇帝之后,对科举制度进行了许多重大改革。
首先,扩大制举。缩短制举间隔,使“常举”制度化,变数年一次开科取士为每年一次。并扩大录取人数,增加制举科目,把以前每次1~2科,增加到7~8科。其次,创立殿试。据史书记载,殿试是于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十四日,武则天亲自于洛城殿对贡士进行面试开始的。这次考试进行了数日,仕子云集,达上万人。第三,设武举科。女皇晚年,于文科殿试之外,又创办了武举,以选拔武艺精通、具有将帅才能的人。从此以后,宋、元、明、清四朝都开武科。第四,开创“南选”。唐初,边远的五岭及贵州一带,文化比较落后,武则天有意加以开发,对这些地区在人才的选拔上特别给予照顾。第五,创“密封卷”。即此后开科,必须糊上考生的姓名,监考官按答卷优劣定格录取,这就是最早的密封卷。
——《武则天在科举制度上有哪些改革》
(1)根据材料,概述武则天科举改革各项措施的积极作用。(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试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创新对封建统治的积极影响。(4分)
答案
【答案】
(1)积极作用:扩大科举拓展了入仕做官的途径;殿试增强了考试的严格性,提高了考生对皇帝的忠诚度;设武举科有利于增强军队战斗力;开创“南选”,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当地有识之士;密封卷增强了考试的公正公平性。(6分,任答三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2)积极影响:从秦代郡县制的全面推广,到隋唐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度的实行,再到明清内阁制的出现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各项政治制度创新都有利于巩固统治。(4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唐代武则天有关科举制度的改革,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扩大制举”、“创立殿试”、“设武举科”、“开创‘南选’”、“创‘密封卷’”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概括出武则天关于科举制度系列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①科举的扩大,拓展了入仕做官的途径;②殿试的开创,增强了考试的严格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生对皇帝的忠诚度;③武举科的设立,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军事人才,增强军队战斗力;④“南选”开创,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当地有识之士,有利于边疆的开发和有效治理;⑤“密封卷”的开创,增强了考试的公正、公平性,影响至今等。
(2)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认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对封建统治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①我国古代系列政治制度的创新,均服务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巩固统治。(诸如,从秦朝郡县制的全面推广,到隋唐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度的实行,再到明清内阁制的出现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等)。②同时,我国古代系列政治制度的创新为封建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制度保障,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科举制度·武则天改革科举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政治制度·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带来的积极影响(课标外)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武则天参与朝政和当上皇帝之后,对科举制度进行了许多重】;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秦汉以后中国的皇权政体在其建立之初,是一项伟大的创制,因为它所取代和超越的,是以往那种狭蹙的制度模式”以下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
①结束封建政体,统一国家产生
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③打破了宗法束缚,给各阶层民众提供发展契机
④三公制度确立,权力制衡机制形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A.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B.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
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硫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
A.君主专制加强B.宗法制发展
C.科举制范围的扩大D.中央集权加强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留下祖训:“与士大夫治天下”,“不***士大夫及言事者”。古代唯宋朝有此家法。宋真宗亲自写手招,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流颁布,李流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回话:“就说李流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在北宋,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官员并称“言官”。
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但台谏官的选择和去留由皇帝’亲自决定。……两宋共有134位宰相,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涌现学者型官员。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踢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85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维廉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即著名的“诺斯科特一杜维廉报告”。……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一个相时独立于各个党派的文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了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在英国,常任文官实行公开竞考、择优录取的原则,这同时也是西方国家文官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原则之一。文官选拔考试的一般形式包括笔试、口试以及实际操作考试等等。考试分两轮,首轮考试一般多采用笔试,复试则按所招文官的职位、类别的不同,采取相对灵活的录取方式。文官一经录用,非经法定事由或辞职,即可任职终身。
——摘编网络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改革的原因。(7分)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文官制度的异同。(10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
 
汉朝
唐朝
两宋
路线
从今天广东东南亚和南南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
管理
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
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司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南海贸易。对朝贡使团则只准许使者及随从二人入京觐见。
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
货物
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
主要货物为丝绸、瓷器、漆器等输出品及胡椒、香料、珠宝象牙等输入品。
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根据材料,提取关于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12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