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题文】(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选制——两汉开国之初,尚有不少武力功臣。可是一旦百废俱兴,尤其是建国十年、二十年之后,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选制——两汉开国之初,尚有不少武力功臣。可是一旦百废俱兴,尤其是建国十年、二十年之后,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吏员,察举、征辟之事应时而兴。察举征辟就是从民间访求有才有德而又未仕之人,由于征诸乡里,因有“乡举里选”之说。我称此制为“公选”。公选的名目很多,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等科。
——张传玺《秦汉中央集权制的“公天下”因素》
材料二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材料三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只有那些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183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年男子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
直到20世纪,普选制才陆续建立。北欧各国大体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建立起了普选制。英国是1928年议会通过“国民参政(男女选举平等)法”,才实现了普选制;法国是1944年,意大利是1945年,美国则是1976年尼克松总统签署了保证黑人选举权的法案,才算是基本实现了普选制。通览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选制的形成过程,几乎都经过了由严格限制选举权,到逐步放宽选举权,再到形式上确立普选权等三个发展阶段。它既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确立和巩固的过程,也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同时还是世界民主化潮流的必然趋势。
——根据白钢《现代西方民主刍议》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汉朝推行察举制、征辟制的原因。材料一中作者为什么称察举制为“公选”制?(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的政权是否真的“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并指出其实质。(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以来,欧美国家对选举资格的规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8分)
答案
【答案】
(1)原因:国家建设需要对选拔新的官员提出了要求,“武力功臣”的凋零也为新的选官制度的推行创造了条件。 (2分)
原因:察举人才来自民间,被察举的都是有德行、才能或专长的人,理论上人人都有被察举的机会。(2分)
(2)说明:不是。因为只有公民才享有民主权利,而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少数,广大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等被排除在外。(4分) 实质: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奴隶制民主(少数人的民主)。(2分)
(3)变化:财产、种族、性别等歧视政策逐渐被取消,逐步实现普选。(2分)
原因:政治上,没有选举资格的群体不断为争取选举权而斗争;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6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两汉开国之初,尚有不少武力功臣”、“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吏员”等,结合所学知识,关于汉朝推行察举制、征辟制的原因,可以这样组织答案:?国家发展的需求,对官员的选拔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国初期,昔日“武力功臣”的凋零,为新的选官制度的推行创造了条件。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从民间访求有才有德而又未仕之人”、“由于征诸乡里”等,可知,?察举制的人才来自广大民间;?被察举到的,最终选上的,都是有德行、才能或专长的人;?理论上人人都有被察举到的机会。因此,称察举制为“公选”制。
(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这一关键信息,我们必须正确解读材料信息,我们必须明确的认识到:“多数人”是雅典“公民”中的多数人,不是雅典“人民”中的“多数人”。因为在当时的雅典,只有公民才享有民主权利,而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极少数,广大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等是被排除在“雅典公民”之外的。从而,可知,雅典的政权不是真的“掌握在多数人手中”,雅典的这种民主政治,就实质而言,其实就是奴隶制民主(或少数人的民主)。
(3)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由严格限制选举权,到逐步放宽选举权,再到形式上确立普选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同时还是世界民主化潮流的必然趋势”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美国家对选举资格的规定发生了这些变化:财产、种族、性别等歧视政策逐渐被取消,并逐步实现了普选至制。关于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可以从政治上、经济上以及思想上等三大方面予以概括、归纳。即?政治上,广大人民长期不断争取选举权的斗争;?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思想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不断传播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选官制度·察举制;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选制——两汉开国之初,尚有不少武力功臣。可是一旦百废俱兴,尤其是建国十年、二十年之后,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此规定: (  )
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
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按其相同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 (  )
A.御使大夫、刺史B.丞相、参知政事
C.郡县、行省D.太尉、军机处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材料二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4分)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6分)
材料四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4)依据材料二归纳作者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4分)
材料五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5)根据材料五,概括钱穆先生的观点。(2分)在20世纪初期和50年代中国曾从国外移来制度,但最终都没有成功,请用史实说明。(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 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