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范蠡提出,“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这里所说的“治国之道”是指( )
A.重农抑商 | B.农商并重 |
C.政府调控物价 | D.自由放任 |
答案
【答案】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反映治国之道 “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是(政府) ,即发挥政府调控物价的作用,使农业、商业健康发展。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政府调控物价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反映治国之道 “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是(政府) ,即发挥政府调控物价的作用,使农业、商业健康发展。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政府调控物价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范蠡提出,“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斡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缘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赀之半。”(《明宣宗实录》)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朝前期私人海外贸易已有一定规模 | B.海禁政策根源于私人海外贸易的兴盛 |
C.明朝对私人海外贸易告发者予以重赏 | D.海外贸易的丰厚回报使官民铤而走险 |
【题文】下列有关汉代工商业管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行抑商政策 | B.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
C.允许盐铁私营 | D.对“市”严格管理 |
【题文】《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思想非常兴盛 | B.土地兼并的现象比较普遍 |
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 | D.汉代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 |
【题文】(26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元年(1662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折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清圣祖实录》
材料二 “福建、浙江、广东、南京四省近海处,各移内地三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籍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食之粮,饿殍已在眼前。如福清二十八里,只剩八里。长乐二十四都,只剩四都。”
——《榕城记闻》
材料三 上(康熙帝)曰:“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尝断绝?”……“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份转输协济之劳。……故令开海贸易。”
——《清圣祖实录》
材料四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
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罔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
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
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清初实行海禁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实行海禁政策产生的严重后果。(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康熙帝调整海禁政策的原因。(6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海禁政策调整后的影响。(8分)
材料一 康熙元年(1662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折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清圣祖实录》
材料二 “福建、浙江、广东、南京四省近海处,各移内地三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籍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食之粮,饿殍已在眼前。如福清二十八里,只剩八里。长乐二十四都,只剩四都。”
——《榕城记闻》
材料三 上(康熙帝)曰:“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尝断绝?”……“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份转输协济之劳。……故令开海贸易。”
——《清圣祖实录》
材料四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
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罔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
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
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清初实行海禁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实行海禁政策产生的严重后果。(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康熙帝调整海禁政策的原因。(6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海禁政策调整后的影响。(8分)
【题文】以下各项最能够体现中国封建经济根本特征的是
A.“工商食官、政府垄断” | B.“精耕细作、家庭经营” |
C.“铁犁牛耕、以农为本” | D.“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
最新试题
- 1For more than ten years John Grimshaw has been pioneering a
- 2This is a very special flower and it can _____ a strong swee
- 3世博会参观者预计有7000万人次,交通网络的建设成为关键.目前上海是快的陆上交通工具是连接浦东国际机场和龙阳路地铁站的磁
- 4(1)计算:3+27-12(2)解方程:x2+4x-6=0
- 5 Through educating himself and strengthening his own will po
- 6某商场以每件30元的价格购进一种商品,试销中发现,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量m(件)与每件的销售价x(元)满足一次函数:m=1
- 7已知数列满足:数列满足。(1)若是等差数列,且求的值及的通项公式;
- 8人体所必需的化学元素仅从食物中摄取不足时,可通过食品添加剂和保健药剂来补充。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含氟牙膏”、“高钙牛奶”
- 9某温度时,一定压强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g)+bY(g) cZ(g)+dW(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压强增大
-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B.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C.对角线相等的菱
热门考点
- 1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A.测定密度 B.放入硝酸中C.
- 2在活动课上,小华为下面这张购物票证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正确的是①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②这
- 3-______ is your bag?-Blue. [ ]A. WhatB. WhenC. What colo
-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属予作文以记之B.会天大雨,道不通
- 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的做法,是制约他的国家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B.众嬷嬷引着,
- 6[2014·长沙模拟]已知某生产厂家的年利润y(单位:万元)与年产量x(单位:万件)的函数关系式为y=-x3+81x-2
- 7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是2m-6和3m+16,则这个数是( )。
- 8有关教师工作的特点,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①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②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
- 9小雪在日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随着知识的丰富,老爸老妈变得越来越迂腐,看法越来越陈旧,简直俗不可耐。”你认为下列对这种现
- 10-1的立方根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