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22分)聚焦大城市,关注“城市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安古称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22分)聚焦大城市,关注“城市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安古称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央。汉初,娄敬劝刘邦建都长安时说:“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汉唐盛时,气候温暖,降水充沛,秦岭森林茂密,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昆明池、曲江池等湖泊星罗棋布,灞、泾、渭等“八水绕长安”,“驰骛往来”,沟通黄河,“漕挽天下”。

——据史念海《汉唐长安城与生态环境》等
(1)据材料一,概括汉唐时期长安作为都城的有利条件。(8分)
材料二      唐末以来,随着西北地区的干旱化和国都地位的丧失,西安的河渠池沼逐渐萎缩枯竭,地下水水质下降等问题也日益严重。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提出把西安从消费性城市转化为生产性城市。在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影响下,1953年制定的西安城市20年规划,要求优先保障工业建设,供水、排水等公共设施建设未引起政府足够重视。当时,西安每吨自来水的售价为0.22元,但实际成本为0.35元,差价由国家补贴,此后一直实行这种福利式供水制度。与整个国家的管理体制一致,市区及近郊由城建部门管理,远郊由水利部门管理。后来,全国城市规划会议提出“用城市建设的大跃进来’适应工业建设的大跃进”,加重了城市发展的不协调;城市规划单位被“关、停、并、转”,城市发展自此长期处于无序状态。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在治理水问题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水的问题依然严峻。
——据包茂宏《建国后西安水问题的形成及其初步解决》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西安“水问题”的成因。(6分)
材料三       1955年洛杉矶发生了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两天内因呼吸系统衰竭而死亡的65岁以上老人达400多人。196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清洁空气法》,但没有制定检测标准和强制措施,治理效果有限。1970年4月22日,2000多万民众在全美各地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呼吁保护环境,促成国会通过《清洁空气法》修正案,并授权政府组建环保局,监督法案实施。这一时期,催化式排气净化器的发明解决了汽油燃烧不完全的问题。按照新的法律,1975年所有汽车全部安装了净化器。同时,以甲醇和天然气代替汽油的新技术,促使石油公司开发了更加清洁的汽油。这些措施被认为是洛杉矶雾霾治理成功的关键。
——据周恒星《洛杉矶雾霾之战》
(3)借鉴洛杉矶雾霾治理的成功经验,为西安“水问题”治理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8分)
答案
【答案】
(1)有利条件:战略地位重要;生态环境良好;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水利工程发达。(8分,每点2分,任答4点即可)
(2)成因: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恶化;城市建设片面照搬苏联模式,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受“左”倾思想影响,“大跃进”等运动加重了城市发展的不协调。(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3)提高民众环保意识;立法保护环境;成立相关机构,监督和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利用新科技成果等。(8分,每点2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图片及文字关键信息“地处关中平原中央”、“资甚美膏腴之地”、“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明池、曲江池等湖泊星罗棋布”等,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汉唐时期长安作为都城的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①战略地位(地理位置)重要;②生态(自然)环境优越;③土地肥沃;④物产丰富;⑤交通便利;⑥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多等。
(2)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二关键信息“河渠池沼逐渐萎缩枯竭”、“在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影响下”、“等公共设施建设未引起政府足够重视”、“城市建设的大跃进,加重了城市发展的不协调”、“ 城市发展自此长期处于无序状态”等,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西安“水问题”的形成既有“天灾”,亦有“人祸”,具体体现在:A.自然原因(“天灾”):西北等地区水资源枯竭,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B.人为原因(“人祸”):①照搬苏联模式,忽视基础设施建设;②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管理存在严重问题;③受“左”倾思想的影响;④“大跃进”等运动的影响,导致城市的发展不协调等。
(3)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三关键信息“2000多万民众,声势浩大的游行,呼吁保护环境”、“《清洁空气法》修正案”、“组建环保局,监督法案实施”、“净化器,新技术”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提出如下合理化建议:A.民众层面:民众应该提高环保意识,并积极、主动投入环保;B.国家层面:①重视立法,制定加强水资源保护等环保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②成立环保方面的相关管理机构,监督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③积极利用新科技成果,促进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治理·长安城的重要地位(课标外);环境保护·“城市病”·“水问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课标外)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22分)聚焦大城市,关注“城市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安古称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美]认为:“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他的最有力论据应该是
A.白银为普遍流通货币B.纸币的产生
C.城市商业功能的增强D.商帮的形成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可见,唐都长安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B.商品交易打破了空间限制
C.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减弱D.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明显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6分)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国与荷兰的金融创新
中国
荷兰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是现代意义的银行,有阿姆斯特丹市政的担保,很快成为欧洲国际贸易的票据结算中心,荷兰的利率也比其它欧洲国家都要低得多。银行不仅支持商品交易,还支持股票交易。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美国的股票市场
中国
美国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1996年,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从1998年开始,中国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
20世纪90年代,政府通过间接措施进行调控。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以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悄然兴起,促使美国经济实现了产业升级。股市吸引了大量私人投资者,同时养老金也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了保值增值。
(1)17世纪的中国和荷兰都进行了金融创新,但经济发展的结果却完全不同,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2)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90年代中美两国股票市场的作用。(10分)
(3)两则材料都反映了政府的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历史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一堂题为“大唐长安商业”的探究课,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史料,其中不符合探究课主题的是
A.“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
B.“皆云西市有贾胡及波斯邸,能辨识珠宝”
C.“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
D.“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