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随着内地人口的迅猛增长,黄河、长江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开发空间的缩小,城镇经济的发展,边...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内地人口的迅猛增长,黄河、长江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开发空间的缩小,城镇经济的发展,边疆局势的紧张,清道光以后,向关外、向外口、向海外、向山区、向城镇的移民形成了潮流。在东北,由于清廷封禁政策的松驰,一时间络绎不绝的移民似潮水般涌向关外,东三省人口迅速增长。到了民国时期,“闯关东”之潮有增无减,而且多向北部之吉林、黑龙江扩散。“闯关东”的移民以山东籍最多,其次为直隶,再次为河南、山西。与“闯关东”相比,走口外的移民规模要小得多。鸦片战争后,闽、粤出洋华侨的人数剧增。光绪前期全球华侨有300万,到宣统三年(1911)达到630多万。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出洋再掀高潮,民国二十七年全球华侨已有920多万。南方各省交界的山区也成为移民的目标,但规模与上述方向的移民相比就小得多了。
——摘编自张国雄《中国历史上移民的主要流向和分期》
材料二   100多年的移居使英国血统在美国建立时占有最大比重。1815年第二次美英战争结束,英国人移民美国的潮流重新开启。第一个浪潮开始于二十年代,并且由于英国的动乱而持续直至1842年达到顶峰。40年代后期刺激了又一股英国人的移民潮流,并于1854年达到顶峰。第三次,也是数量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移民潮开始于1879年,延续至1893年经济萧条时期。
这一时期英国产业工人到美国后几乎没有遇到歧视,很快在东部和西部城镇找到凭他们手艺就业的机会。美国移民委员会一度发现,较之其他移民,英国移民更多地从事他们在国内时期的相应工业。在一些重要产业,如采矿业中,英国工人从事高收入、有技术的工作,如煤矿、铁矿等中的领班、监工、经理和专家,甚至矿主。
——摘编自王寅《19世纪美国的英国移民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移民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5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移民北美潮流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6分)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外近代“移民潮”出现的主要因素。(2分)
答案
【答案】(1)特点:移民方向呈多向性;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移民“闯关东”和闽粤移民走海外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是这一时期的主流移民;(每点1分,共2分)
影响:有利于缓解人口稠密地区的人地矛盾问题,使人口分布渐趋合理;有利于人口迁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各地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每点1分,共3分)
(2)原因:美英两国具有相同的语言和相似的历史文化传统;美国工业化及经济的发展为移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英国国内政局动荡,阶级和社会矛盾的尖锐;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经济的衰退,使之逐步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4分)
影响:为美国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资金和革新理念(促进了美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推动了美国东西部区的开发和建设。(2分)
(3)因素:国内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战争或社会动乱等);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地矛盾的产生;国家移民政策的变动。(任答2点即可,共2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向关外、向外口、向海外、向山区、向城镇的移民形成了潮流。”可以得出移民方向呈多向性。““闯关东”的移民以山东籍最多,其次为直隶,再次为河南、山西。与“闯关东”相比,走口外的移民规模要小得多。鸦片战争后,闽、粤出洋华侨的人数剧增。”可以的得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移民“闯关东”和闽粤移民走海外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是这一时期的主流移民;第二小问从缓解人口稠密地区的人地矛盾问题,使人口分布渐趋合理;有利于人口迁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各地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等来回答。
(2)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英国的动乱”可以得出英国国内政局动荡,阶级和社会矛盾的尖锐,其次在文化传统中也可以找到原因即美英两国具有相同的语言和相似的历史文化传统;美国工业化及经济的发展为移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英国在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经济衰退,也促进了英国人到海外寻求就业机会。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这一时期英国产业工人到美国后几乎没有遇到歧视,很快在东部和西部城镇找到凭他们手艺就业的机会。”可以得出为美国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资金和革新理念(促进了美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推动了美国东西部区的开发和建设。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通过前两道题目的答案,以及两则材料可以得出影响移民的因素为:国内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战争或社会动乱等);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地矛盾的产生;国家移民政策的变动。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国近代移民运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19世纪英国移民北美潮流。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随着内地人口的迅猛增长,黄河、长江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开发空间的缩小,城镇经济的发展,边】;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8分)大运河是南水北调的重要通道。依据图12说明大运河的历史变迁。结合所学,说明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这一现象突出反映当地
A.农业经济结构较合理B.农业生产受市场主导
C.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春秋时期随着农户分散经营的生产关系慢慢固定下来,西周那种“千耦其耘”的集体耕作场景逐步消失。这一进步使得“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于是税制改革势在必行。促使这一时期税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维持国家财政 B.小农经济出现
C.私田大量开垦 D.耕作技术提高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据此可知,李悝主张(   )
A.精耕细作B.奖励耕织C.土地私有D.重农抑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江淮之民)其十之一,则坐拥一县之田,役农夫,尽地利,而安然食租衣税者也。”上述现象有利于(   )
A.加强对农民的控制B.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C.减轻对农民的剥削D.推动租佃关系的发展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