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明治维新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
(1)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体现上述思想主张的措施及意义。
答案
(1)主张全民教育;重视女学。
(2)措施: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兴办女学堂;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意义:培养了具有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答出以上任意三点即可得分)
解析
回答第(1)问注意关键词“教育下达于民”“天下积弱妇人不学”。第(2)问回答教育方面的措施和意义,不是回答“思想措施”。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主要考察你对明治维新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共9分)
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
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改变历法的原因。(2分)
(2)概括日本节日改革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历法和节日改革的效果。(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福泽谕吉提出“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的观点,反映了他 ①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观念 ②反对日本的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 ③宣传自由平等 ④反对对外扩张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大日本帝国宪法》是
①是一部具有日本特色的宪法 ②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的性质 ③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极其保守性 ④按“三权分力”原则构建,有效地防止天皇独裁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二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材料二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当务之急,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内务省1881年《劝农局处务条例》
材料三 
1890年日本召开第一届国会
请回答:(1)材料一、二体现了明治维新哪一措施?(2分)材料二说明该措施实施的特点如何?(2分)
(2)材料三体现了明治维新哪一举措?作用如何?(4分)
(3)关于明治维新的性质,有人认为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更替,也有人认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你怎样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说明理由。(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后期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日本维新派提出“和魂洋才”,中国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结果两者一成一败。其根本原因是
A.制定的具体目标不同B.实施的方式方法不同
C.学习的文化内容不同D.推行者的社会立场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