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商鞅              图二 亚历山大二世          图三 明治天皇请回答:(1)“里程碑...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商鞅              图二 亚历山大二世          图三 明治天皇
请回答:
(1)“里程碑”是高中新教材里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语,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说出与上面三幅图片中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9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位改革者在改革土地制度方面采取的措施。(9分)
答案
(1)商鞅变法:使封建制生产关系逐步确立,促进经济发展,壮大了国力,为秦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分)
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使俄国由封建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促进了俄国近代化进程。(3分)
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步摆脱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成为亚洲强国。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3分)
(2)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3分)
1861年农奴制改革: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3分)
明治维新: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商鞅变法、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意义。商鞅变法使我国封建制生产关系确立的标志,我国进入到封建社会;1861年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和日本也实现了社会的转型,进入到资本主义阶段。(2)此题考查的是这三次改革的内容。学生可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需要审清题意,回答关于土地方面的内容。
点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开阡陌,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从而废除了世袭的特权。商鞅变法在推动秦国的富强、最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61年改革是俄国走向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改革,但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农民获得一份土地的同时,也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因此这次改革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市场、劳动力和资金,推动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日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学习西方,取得了重大成就。不仅摆脱了外国侵略的命运,而且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同时为亚洲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商鞅              图二 亚历山大二世          图三 明治天皇请回答:(1)“里程碑】;主要考察你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
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这说明商鞅变法主张
A.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B.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C.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D.确立土地私有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危机,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亦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
材料三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中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4分)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什么材料二中商鞅却因变法而死?(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了‘进步’”?(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重要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
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 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材料三 在生活方式上,人们出于政府的压力,穿西服、军服,养成吃兽肉、喝牛奶、喝啤酒之风。                            ——查常平《明治维新:一半清醒一半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2分)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1分)
(3)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三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建立县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