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 |
[ ] |
A.全面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 B.废弃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
C |
核心考点
试题【2006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主要考察你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等知识点的理解。
[详细]
举一反三
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反映出共同的问题是 |
[ ]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
下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印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一百年前,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是我们一度落后的主要原因 ③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④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
|
[ ] |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诉)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救济)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
——《孔子家语·观思》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反映了他的哪些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不能照抄原文)这些主张在当时是否实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改革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四 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比较(未考虑价格因素影响)(单位:元/人)。 |
|
(4)归纳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该目标确立于 |
[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
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
图一 粮票 | 图二 股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