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政治民主化是普世价值,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当然,抽签也要依据职位轻重...
题目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来源:
政治民主化是普世价值,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当然,抽签也要依据职位轻重而略有区别。执政官这类最高官职尚须各选区按比例提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然后再从候选人中抽签决定,但候选资格已尽量放宽,无任何财产、等级、资历的限制。其他各级官职和五百人会议成员则在各选区从合格公民中直接抽签产生。                                            ——摘自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而已。                                                                  ——《明史》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这一惯例进一步完善了责任内阁制。 ——《世界史资料》
材料四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至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五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的特点,并指出其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材料四和材料五,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特点:抽签选举;依据职位轻重而有区别;间接与直接相结合;面向成年男性公民。局限:忽视了参政者的能力与品德,易造成权力的滥用;是成年男性公民的特权。
(2)特点:明朝内阁只备顾问而没有决策权。实质:君主专制制度。
(3)特点:英国内阁拥有行政大权,权力相互制衡。实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4)变化: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根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5)认识:实现民主,要有公平、合理的选举方式和广泛的选举权;民主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民主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核心考点
试题【政治民主化是普世价值,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当然,抽签也要依据职位轻重】;主要考察你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千年的政治文明史,就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与经济文化密切相关。通过科学的评价和解释重大政治制度、事件,进一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元代高官耶律楚材和杨朵儿只,明代清官况钟、海瑞,也都有类似的境遇,在皇帝支持时,成绩斐然;而一旦失去皇帝支持,就遭到排斥,甚至被罢官坐狱。   ——《清官考辩》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1912年初的一天,有位80多岁的萧姓盐商,来南京求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欲行三跪九叩大礼。孙笑着拉住他并和他握手,说:“现在已是民国,不再行这一套了。”并亲切地和他交谈:“总统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老先生问:“总统若是离职呢?”孙说:“总统离职后,就和百姓无异了。”临走时,老先生高兴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摘编自吴剑杰《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    
(2)萧姓盐商说“今天总算见到民主了”,请依据材料二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l,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摘自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材料四  在估计历史上每一种社会制度、每一个社会运动的时候,……应当从产生这种制度、这个社会运动的条件和同它们有联系的条件出发。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新世纪前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主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材料四的方法,分析材料三中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述的《全球通史》中写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第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大革命”指的是什么,就其“百代都行秦政制”而言,这次革命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影响的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推动“第二次大革命”到来之前,中国人民在探索救亡振兴之路上的主要实践有哪些?这次革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次大革命”后,新中国为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创立了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其中不包括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题型:湖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大会的。    [     ]
A.领导机关         
B.常设机关              
C.执行机关       
D.监督机
题型:陕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三  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四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提出这一革命任务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和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