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天体运行法则 | B.社会发展规律 |
C.人性 | D.儒家道德规范 |
答案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体现在人类社会中具体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人性D.儒家道德规范】;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材料一 1878年,河北开滦煤矿开掘了第一口竖井。为了运输煤炭,清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铁路建成后,守旧人士认为机器会震动皇陵,破坏风水,因而加以反对,不得不把机器动力改成用驴马来拖车。
材料二 火车伸向远方的双轨、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欢快的轰鸣,毕竟昭示着新时代的到来。19世纪90年代末,反对之议已波澜不兴。1890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吏这样感慨:“任载之重如此,脚费之轻如彼,果能各处仿行,其利于民生者正非浅显。”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铁路运输业在百般阻挠下仍能发展壮大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历程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A.隋文帝时,走永济渠赶考 |
B.隋文帝时,走通济渠赶考 |
C.隋炀帝时,走永济渠赶考 |
D.隋炀帝时,走通济渠赶考 |
材料一:胡曾《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二:宗元鼎《炀帝冢》:“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材料三: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材料四: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作者观点有何相似之处?你对此有何看法?
(2)材料二对开凿运河原因的认识是否符合史实?为什么?
(3)对开凿运河的评价,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异同?
年份 | 农业 | 工业 | 社会总产值 | ||||
1949 | 326 | 140 | 557 | ||||
1953 | 510 | 450 | 1 241
|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