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2005年4月29日连战在北犬演讲时提到:“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请结合国共两党历史上两次合作及其结果的有关史实。写一篇《和则两利 斗则两伤》历史小论文...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05年4月29日连战在北犬演讲时提到:“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请结合国共两党历史上两次合作及其结果的有关史实。写一篇《和则两利 斗则两伤》历史小论文。(14分) (注意: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②史料充分,史论结合。③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合乎逻辑。④不得超过l00字)
答案
例文:分数大致比例。和则两利 斗则两伤
1924年,以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为标志,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掀起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基本上消灭了反动军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共政变,国共合作破裂。中国历史进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5分)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契机。卢沟桥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在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御侮,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5分)
1945年,***赴重庆谈判,商讨和平建国方案。但由于国民党执意发动内战,坚持专政,和平民主再一次与中国人民擦肩而过。四年内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牺牲和心灵伤痛。(4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2005年4月29日连战在北犬演讲时提到:“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请结合国共两党历史上两次合作及其结果的有关史实。写一篇《和则两利 斗则两伤》历史小论文】;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农作物成熟的有(   )
A.谷雨、小满B.惊蛰、谷雨C.白露、霜降D.小满、芒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表是1953--1959年沿海与内地基本建设投资统计表
1953--1959年沿海与内地基本建设投资统计表

——资料来源于《1953~1957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第291页,国家统计局《1950~1985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第45页。
19、表所示的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反映了这一时期
A.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严重影响了沿海地区的建设发展
B.重点投资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
C.内地的发展水平已超过沿海地区
D.实现了工业重心向内地的转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   )
A.制定合理的对策,在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B.努力阻止全球化,延缓全球化的进程
C.寻求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经济联合,促进经济区域化
D.尽量避免进入世界市场,减轻全球化的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孔子象征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曲阜市世界遗产监测办公室副主任刘海霞说:“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这说明
①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②儒家思想融化浸透到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之中
③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④儒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1分)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社会格局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疆域图
材料二: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唐太宗)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 
材料三:康熙时,蒙古族分漠南、漠北和漠西三部分,都已归属或臣服清朝。自从噶尔丹(1644—1697)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自以为有沙俄撑腰,十分骄横,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康熙三征而平之,晚年回忆对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平叛战争时感慨道:“朕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摘编自《清圣祖实录·康熙帝》
请回答:
(1)根据秦朝疆域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加强北部边防的措施。(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体现了何种理念。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康熙帝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想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