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0分)材料一: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  第一时期(1872-1894年)第二时期(1895-1913年) 商 办设厂数53463资本(千元)469790...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材料一: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
 
 
第一时期(1872-1894年)
第二时期(1895-1913年)
 
商 办
设厂数
53
463
资本(千元)
4697
90801
资本所占比重
9.6%
41%
官办和官商合办
设厂数
19
86
资本(千元)
16196
29469
资本所占比重
33.1%
13%
外国人办(注)
设厂数
103
136
资本(千元)
28000
103153
资本所占比重
57.3%
46%
注:第一时期外国人所办工厂为1843年至1894年的合计。
材料二:1935年,中南银行催申新公司归还银行借款,申新总公司致电中南银行说:“实感农村经济窘迫,百般兜售,奈终少受主……刻拟将该布仍退装上海,以期早日了却此手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企业包括哪些类型?(2分)
(2)根据材料一中反映出第二时期与第一时期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6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分)
答案
(1)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和外资(商)企业。
(2)变化:民族资本的比重超过官僚资本。原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鼓励民间办厂,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清末新政和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等。
(3)农村经济残破,农民购买力低下,市场狭窄。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10分)材料一: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  第一时期(1872-1894年)第二时期(1895-1913年) 商 办设厂数53463资本(千元)469790】;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A.商品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自然经济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描述最具历史洞察力的是
A.光明大道,前途无量B.回光反照,走向灭亡
C.缓慢发展的经济复兴D.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两张图片是我国不同时期发展的票证,关于二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者属于不同经济体制的产物
B.二者反映的消费供需状况相同
C.二者都是在经济遇到困境的情况下发行
D.前者的消失和后者的出现,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反省罪己的御用文书,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被称为历史上最典型的“罪己诏“。这一历史现象与下列哪一学派的主张相关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费正清教授曾经把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出现奇迹的主要原因是
A.一战期间,欧美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帝国主义完全退出了中国
C.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