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结合下图,判断出现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状况的原因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结合下图,判断出现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状况的原因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信息中可以看出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比1960年相比大幅度下降,这是由于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采取调整政策所致。因为从1959至1960年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灾难,中共中央不得不于1961年发布“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大规模的调整,答案选C,A项发生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前, B D两项是国民经济发展遭遇重大灾难的原因。
点评: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遭遇了50年代末严重的经济困难,提出了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和有关政策,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发还自留地,开放自由市场;②减少城镇人口,精简职工;③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重工业战线,充实轻工业,保住重点项目;④节减财政支出;⑤稳定市场物价,对部分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专业协作;⑦制定适合当时情况的有关教育、科学、文艺等方面的各项具体政策。
核心考点
试题【结合下图,判断出现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状况的原因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钱钟书指出:“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这里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
A.研究历史不可借助想象和推论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应亲自参与历史实践,感触历史D.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原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7月22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提出了东部工业西迁的构想。……8月11日,上海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成立。……9月下旬,新成立的军事委员会工厂调整委员会取代上海迁移监督委员会,全面负责沿海工矿业的内迁工作。27日,工矿调整委员会讨论确定了通过工厂迁移原则,将迁移工厂分为军需工厂和普通工厂两类,规定:“军需工厂系指国防上必需该厂之助,由政府令其迁移,……此等工厂之迁移得由政府按其个别情形酌予补助”,“普通工厂为指定军需工厂以外之工厂。凡愿迁移,呈经政府核准者,得予以免税、免验、减免运费、便利运输或征收地亩等之援助。惟因财政所限,不补助迁移费。”由于战局发展,工矿内迁工作到1940年底基本完成。据行政院报告,经国民政府协助而内迁的厂矿共达448家,技术人员有12080人,机器材料70900吨。其中属于国防工业范围的厂家达60%以上。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1937年后方只有工厂63家,1938年增至219家,1940年为571家,1941年达到1138家。……后方工业中属于重工业的工厂占工厂总数35%左右,以资本计约占50%左右,改变了战前轻工业优势的状况。在工业布局上,重庆是最大的工业中心,加之四川其他地区,占厂数的45%以上、资金的53%。其余工业分布于湘、桂、陕、甘、黔、滇等省的主要城市。这样就使战前工业布局严重不合理的状况有所改变。——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矿调整委员会通过工厂迁移原则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国民政府在沿海工矿企业西迁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沿海工矿企业西迁的积极意义。(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对该条约理解错误的是
①中苏双方同意一致制止日本的侵略行动
②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
③表明中苏双方互助与合作的愿望
④中苏双方都表示拥护***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贴春联的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表中春联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错误的有
春联
反映的相关史实
***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人民公社化运动
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忆往昔,国营企业改革铸辉煌;看今朝,中国浙商转型再腾飞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体现其重要的社会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蔚然大宗)的理由。(2分)
材料二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而德主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世界观?(1分)从理论来源角度,分析董仲舒思想的新特点。(1分)董仲舒的“道”与先秦道家的“道”在内涵上有何区别?(2分)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主编者《中国文化概论》
(3)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2分)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2分)
材料四 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会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过程中被“化”掉……从历史上看,儒家曾不断吸取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丰富自身。……儒家文化不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华夏族群的精神形态……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
——郭齐勇《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4)依据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应怎样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