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体现其重要的社会价值。阅...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体现其重要的社会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蔚然大宗)的理由。(2分)
材料二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世界观?(1分)从理论来源角度,分析董仲舒思想的新特点。(1分)董仲舒的“道”与先秦道家的“道”在内涵上有何区别?(2分)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主编者《中国文化概论》
(3)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2分)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2分)
材料四 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会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过程中被“化”掉……从历史上看,儒家曾不断吸取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丰富自身。……儒家文化不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华夏族群的精神形态……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
——郭齐勇《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4)依据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应怎样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3分)
答案

(1)理由:在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分)
(2)世界观:天不变、道亦不变。(自然界不变化,则伦理道德不变。)(1分)
特点:以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学,形成新的儒学体系。(1分)
区别:道家的“道”是指世界万物的本原(自然法则),强调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董仲舒的“道”是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社会法则)。(2分)
(3)理学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2分)
表现: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注重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2分)
(4)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发挥精神引领作用。(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所述,儒学具有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的特点,并且使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机联系,联系史实,儒学能顺应时代发展,合理吸收其他学派思想,这是其成为显学的原因。
(2)分析材料,董仲舒引入了“天”的概念,用以说明他的观点,即天不变、道亦不变。第二小问可联系史实,董仲舒改造儒学时吸收了各家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第三小问仍然联系所学史实,道家的“道”指万物本源,材料中董仲舒的“道”指社会伦理道德。
(3)分析问题,实际是要求回答理学家在哪些方面对传统儒学进行了完善,可联系所学解答。如:吸收佛道思想。第二小问可从材料中总结答案,如:对中华民族民族气节的养成等。
(4)材料四这强调“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可根据这一精神进行阐发,如:发扬民族精神,吸收外来文化丰富自身等。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演变发展历程以及当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客观认识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积极作用。
核心考点
试题【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体现其重要的社会价值。阅】;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批驳,某一学派代表人物在批评另一派别时曾提出
“……是无君也;……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下列主张与提出者同一派别的是
A.“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B.“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D.“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诗词中,能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风尚的是
A.桷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B.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
C.雪亮玻璃窗洞圆,香花爆竹霸王鞭D.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口述史是记录历史的古老形式,唐德刚给口述史注入了新的因素,树立了活的范例。如唐德刚的成名作《李宗仁回忆录》中,李宗仁本人口述占15%,其它的85%是从报纸、图书馆到处搜求资料补充、考证而成,这本书至今是现代口述史的代表著述。材料反映的口述史研究特点不包括
A.已从传统口述史学发展为现代口述史学B.以搜集和使用口述史料作为研究方法
C.是受访者与历史工作者合作的产物D.口述史料成为历史研究的主要来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进行全国首次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下图为1953年江苏人口密度图。当时进行全国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为
A.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B.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C.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D.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准确依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张股票,对图片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利于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D.手工业者以股息发放工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