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 抵抗外侮实现民族独立离不开民族的觉醒,中国近代一思想家有感于此率先大声疾呼:“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抵抗外侮实现民族独立离不开民族的觉醒,中国近代一思想家有感于此率先大声疾呼:“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该思想家可能是指(  )
A.魏源B.李鸿章C.严复D.陈独秀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表明,该思想家认为抵抗外侮需要培养“因其所长而用之”的“风气”,然后才能具备“因其所长而制之”的“智慧”,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故A项正确。
核心考点
试题【抵抗外侮实现民族独立离不开民族的觉醒,中国近代一思想家有感于此率先大声疾呼:“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主要考察你对新思想的萌发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各国皇室的贵宾参观此工程。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同样进入下水道进行了参观。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的是(  )
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
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
C.崇厚对外情茫然无知
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时间
王韬的主要活动
1849年
受英国传教士邀请,入英人所办墨海书馆工作
1862年
因上书太平天国一事被清廷发现并追缉,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滞港期间,协助英华书院将十三经译为英文,兼任香港《华字日报》主笔
1867年
漫游法英等国,应邀前往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作学术演讲
1874年
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
1879年
应日人邀请,前往日本考察四个月,写成《扶桑游记》
1886年
主持上海格致书院,推行西式教学
1894年
孙中山拜见王韬,王韬为孙中山修改《上李傅相(李鸿章)书》
(1)据材料一,说明王韬生活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其主要贡献。(9分)
材料二 由本以治末,洋务之纲领也。欲明洋务必自此始。——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2)概括材料二中的观点并作简要评价。(5分)
材料三 顾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
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王韬《纪英国政治》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王韬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一,指出原因。(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永久性变化的力量”。下列与其“注入力量”不相符的是
A.机器生产B.革命改革C.民主思想D.科学技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魏源的《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