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古今中外,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咬腹...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古今中外,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咬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材料三

材料四
从战时经济回复到和平经济,势必引起许多重大问题,在咨文中,我概括地叙述了业经制订的关于尽快重建和平时期的扩充了的工业、贸易和农业的计划……尽快复员不必要的武装部队;……限制物价和房租,直到公平的竞争方式,能够制止通货膨胀和消费者的过分负担时为止;……凡因增加工资而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高涨的地方,不得增加工资;……防止工资收入或购买力的迅速降低;……我继续向国会提出几份咨文,每个咨文都给公平施政增加了一些新建议,如健康保险、预付医疗制度和联邦政府对教育事业的补助。
——《杜鲁门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年间,唐太宗的哪些经济措施体现了“存百姓”思想?(6分)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欧美的什么社会现象提出来的?(2分)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提出了哪些与此相关的具体主张?(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孙中山先生的“均富”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中有哪些体现?(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杜鲁门咨文中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6分)并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其实施的作用。(4分)
答案

(1)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6分)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2分)具体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4分)
(3)体现: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4分)
(4)内容:发展社会经济;减少财政(军费)开支;制止通货膨胀;稳定社会消费能力;扩大社会保障(福利)。(6分,三点即可)
作用:实现了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确保美国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地位并为推行全球扩张战略创造有利条件。(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存百姓的思想即民本思想,重视老百姓的作用,以民为本,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不夺农时。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第二小问结合新旧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来归纳即可,如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3)抓住题干时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1927——1937年间,结合图片信息,联系土地革命的内容,可概括出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4)第一小问直接概括材料信息即可,从“我概括地叙述了业经制订的关于尽快重建和平时期的扩充了的工业、贸易和农业的计划”“尽快复员不必要的武装部队”“限制物价和房租,直到公平的竞争方式,能够制止通货膨胀和消费者的过分负担时为止”归纳出发展社会经济;减少军费开支;制止通货膨胀;从“防止工资收入或购买力的迅速降低”“健康保险、预付医疗制度和联邦政府对教育事业的补助”概括出稳定社会消费能力;扩大社会保障;第二小问作用可从促进经济发展、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美国的国际地位等角度来分析。
核心考点
试题【古今中外,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咬腹】;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共产党领导的边区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慢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     )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边区政府由国民党直接管辖
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前进一定阶段,解决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两个大问题,就愈来愈成为打开中国近代化前进道路上首要的、第一位的问题。”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点是:
A.新三民主义的提出B.中华民国的建立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戊戌变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福建某班学生在做“口传历史”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时,收集到如下材料:泪别长汀、遵义光芒、雪山草地、拥抱会宁、精神遗产。该课题探讨的是(   )
A.国民革命运动B.工农武装割据
C.红色政权建立D.革命战略转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他这样做是因为( )
A.中国革命只能依靠农民阶级B.要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
C.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D.第三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不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时代》从1923年开始创刊,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而且以人物为中心。1936年1月24日出版了以“中国在哪里?”为小标题来叙述封面人物之一的蒋介石。以下对“中国在哪里?”的回答,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中国在内战中B.中国在建设中
C.中国在“解冻”中D.中国在反法西斯同盟的战争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