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曹润堂诗:“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与此诗有关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曹润堂诗:“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与此诗有关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C
核心考点
试题【曹润堂诗:“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与此诗有关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属于人民群众自发地进行的是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②黄海海战中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③义和团反帝斗争④台湾民众的反割台斗争[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上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二者相似之处有
①都是日本企图建立世界霸权的重要步骤②都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③都对中国平民进行血腥屠***④都刺激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李鸿章在谈到国防安全时说:“敌从海道内犯,自须亟练水师。惟各国皆系岛国,以水为家,船炮精练已久,非中国水师所能骤及。中土陆多于水,仍以陆军为立国根基。”
材料三: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奠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四:在200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海军举行了历史土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来自14个国家的21艘舰艇同时接受检阅。包括中国海军核潜艇在内的一系列战略舰艇亮相阅兵式,让国外媒体惊呼不已。“中国展示了海军现代化的发展”这样的形容纷纷见诸名媒的报道中。英国路透社称,中国海军在今天的阅兵仪式上道次公开展示中国的两艘核动力潜艇长征6号、长征3号,显示了中国海军走出中国周边海域,从“浅蓝色”迈向“深蓝色”的决心。(1)根据材料一,从海防和海权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三中的海防思想有何不同?谁的意见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中国的海上大阅兵反映了当前怎样的海军建设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材料基本被浓缩了中国百年海军发展史。从中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造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