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51年,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西方的生产力进入了“自驱动发展”的起飞阶段,为了显示国家的实力,英国政府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第一...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西方的生产力进入了“自驱动发展”的起飞阶段,为了显示国家的实力,英国政府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博会——伦敦世界博览会。    ——《百年世博梦》
材料二 1876年,美国费城的 世界博览会,是美国第一次举办的世博会。这一年,适逢美国建国百年。美国展品占据了大部分的展览面积。主厅:美国展品占据了一半,有精巧的打字机、自来水笔、手表、幻灯放映机、刚刚问世的电灯等;机械宫:美国展品占据了3/4,展出了抽水机、挖泥船、缝纫机、织布机等工业品;农业宫:美国展品占据了2/3;园艺宫:基本全是美国展品。在博览会的总展览 厅中,中国设立了自己的展室。正面一大牌楼,上书“大清国” 三字,横额曰“物华天宝”,两侧有对联“集十八省大观,天工可夺;庆一百年盛会,友谊斯敦”。两旁有东西辕门,上插黄地青龙旗,很像官府衙门,形式非常严肃。里面陈列了许多古色古香的橱柜,放置绸缎、象牙雕刻、银器、景泰蓝、漆器、镜屏、瓷器、字画等。
材料三 1910年,上海小说家陆士谔在他的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虚构了在一百年后的上海浦东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具体情形。他在游历上海时惊讶地发现,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昔日趾高气扬的洋人见了中国人毕恭毕敬,而街头的新生事物则更多,以往经常碰撞行人的电车也改为地下行驶。“把地中掘空, 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 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2010年,百年梦想终成现实, 上海世博会如期举办。——摘编自《世博岁月》
材料四 201 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既是破解当今中国城市化难题的一次全球碰撞,更是一次中国加强与世界交流,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世博会虽然在一个城市举行,但它代表的不是一座城市,而是整个国家,要动员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力量,而是整个国家的力量;要展示的不是一个国家的文明,而是整个世界的文明,要反映的不是一种文化,而是多元的文化。——《百年世博梦》
(1)材料一中推动“自驱动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举办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美两国在费城世博会上展品的差异,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幻想百年后中国上海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得照抄材料)?并简要分析中国“百年梦想终成现实”的原因。
                                                                                                                                                                
(4)综合材料一至材料四,世博会的发展历程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什么启示?
                                                                                                                                                                
答案
(1)动力:蒸汽机。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推行殖民扩张,成为当时最大的殖民帝国;民主政治深入发展;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2)差异:美国以近代科技和新兴工业产品为主,中国以传统手工业品为主。(或:美国近代科技先进,中国近代科技落后)原因: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工业革命成就大,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工业化水平低;美国科技领先,中国科技落后;美国是资本主义制度,中国依然是封建君主专制。
(3)变化:废除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主权独立);中国人赢得独立和自主,生活幸福;中国电车、铁路、电灯普及;修建黄浦大桥,开发浦东。原因: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和民族独立;党和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不断参与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法治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
(4)启示:注重科技的发展;加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和谐世界;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51年,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西方的生产力进入了“自驱动发展”的起飞阶段,为了显示国家的实力,英国政府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第一】;主要考察你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根据下列表格中的内容,推测其要认定的年份可能是 
[     ]
A.1765年  
B.1870年  
C.1915年  
D.1970年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     ]
A.“世界工厂”、“美元帝国”形成
B.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
C.代议制确立、美国独立
D.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不久,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描写当时西方某国家:“帆樯云集,百货流通,富饶遂为西国之最。”该国家应是[     ]
A.荷兰  
B.英国
C.西班牙  
D.美国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①工业生产社会化趋势的加强②公共福利制度的建立 
③人类出行方式的变化④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 [     ]
A.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③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一般认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的变化,同时也是世界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大批技术发明者、新机器的制造者。这与英吉利民族特有的经验主义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材料二 我们将看到,尽管产业革命开始在英国(而且就是在那里,也只是一 部分地区),那并不是由于英国人的大智大勇、善于创新和经营有道,相反却是印度、中国和新大陆殖民地等 全球发展的结果。换言之,产业革命是全球各种力量的历史产物。 中国在15世纪初决定放弃它在印度洋上的海上主导地位。新大陆及其银矿资源的发现,该地带急需英国的制造品,特别是棉纺织品以解决非洲奴隶的穿衣问题。 ——(美)罗伯特·B.马克斯《现代世界的起源》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产业革命发生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体西用”论被“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原因。从现代化角度分析“中体西用”论对社会实践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实,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