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每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总能带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个运动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因为在运动中天才辈出,灿若群星,他们创造出...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每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总能带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个运动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因为在运动中天才辈出,灿若群星,他们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写出有重大影响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方面的著作。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的社会送来一股清新的气息,令人的精神为之一爽。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魏源可能是战后第一位体会到时代已开始在变与西方影响之大的中国学者。……时代在变,古代的天地人物,俱不同于今日,“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岂惟世事,物理有然。”所论激切,多为时人所不能道、未曾闻,有“奇书”之称。可惜其在中国所发生的影响,远不及在日本,具有莫大的刺激。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30年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无一不是坚持解放思想的结果。”
——中原网《改革开放30年思想解放的三次突破》
(1)材料一中的“这个运动”指什么?该运动送来了什么“令人的精神为之一爽”的思想?(4分)
(2)材料二中的“奇书”指什么?魏源的什么思想“为时人所不能道、未曾闻”?在近代中国,该思想在实践中是如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10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过去30年间,在中国形成了哪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3分)
答案
(1)文艺复兴。(2分)人文主义。(2分)
(2)《海国图志》。(2分)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走社会主义道路。(6分,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3)“***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3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的社会送来一股清新的气息,令人的精神为之一爽”可以看出这一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2)通过材料“魏源”、“奇书”等内容可以分析出这是指的魏源的《海国图志》一书。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首开了看世界的思潮,当时国人“所不能道、未曾闻”。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在后世进行实践的有洋务派举行的洋务运动;还有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等。(3)过去三十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思想。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西学东渐的内容。鸦片战争后开始了西学东渐的征程。鸦片战争后一些先进的士大夫认识到与西方的差距,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由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的科技到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等分别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主张维新改良、共和,反对儒家伦理道德。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过程。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
核心考点
试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每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总能带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个运动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因为在运动中天才辈出,灿若群星,他们创造出】;主要考察你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教育的改革发展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的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5分)
16世纪中期,德国更多的学生寻求在法学和神学上的专业训练,进入高级学院的学生增加了。从前神职人员不需要也不要求从神学院毕业,如今渐渐成为新教神职人员必不可少的要求,这同新教教会的性质和重视教义的解释有关。法学的地位也由于世俗政权的需要而大大增强了。然而,医学和自然科学在大学仍是无足轻重的。此时的大学虽然智力水平多少有所提高,但仍赶不上当时一般智力水平发展的速度。当时数学和自然科学仍被排斥在大学之外。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著名科学家的成就都是在大学之外取得的。
17世纪中期,大学不再是进步的机构,而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教育机构,1700年,德意志各邦共有28所大学,其中许多生源不足,难以运转。在18世纪末,大多数德国大学被描绘成主要由卖弄学问的人所占据的机械辩论的场所。有的科学家要求取消大学。德国在18世纪经历了两次大学改革运动,但仍不尽人意。
19世纪初,威廉·洪堡等人推行的大学改革成就显著。他推行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创立了德国式的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专精的知识,而且富有科学研究的精神。比如: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6世纪中期和17—18世纪德国大学的发展状况及其客观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11分)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哪些认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下列观点与此精神相符的是(  )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C.“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
D.“万物都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最能说明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是
A.绘画技法符合人体解剖学原理
B.构图和表达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C.蒙娜丽莎的微笑体现了精确和含蓄的辩证关系
D.绘画成功塑造了佛罗伦萨一位商人妻子的形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赐”。下列各项中,首先对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都以圆周为轨道围绕地球公转。公元2世纪,这个思想被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精制成一个完整的宇宙学模型。然而,1514年,波兰教士哥白尼提出了一个更简单的模型。他的观念是,太阳静止地位于中心,而地球和行星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后来,德国人开普勒和意大利人伽利略公开支持哥白尼的理论。同时,开普勒修正了哥白尼的理论 ,提出行星不是沿着圆周而是沿着椭圆运动。……虽然他几乎是偶然地发现椭圆轨道能很好的和观测相符,但却不能把它和他的磁力引起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思想相互调和起来。只有到了更晚得多的1687年,这一切才得到解释。这一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出版了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也许是物理学中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著作。
在现实中经常发生的是,设计出的新理论实际是对原先理论的一个扩展。例如,非常精确地观测水星,发现它的运动和牛顿引力理论预言之间有一个微小的差异。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理论预言了和牛顿理论略微不同的运动,和观察到的相符合,而牛顿理论做不到,这个事实是对爱因斯坦新理论的一个关键证实。
——霍金《时间简史》
读后请回答:
(1)哥白尼提出了什么新的天文学理论?当时处于什么思想文化运动发生之时?(4分)
(2)牛顿又提出了什么新的物理学定律?(4分)爱因斯坦又怎样发展了牛顿的科学理论?(2分)
(3)归纳概括牛顿和爱因斯坦科学理论贡献的相同之处(8分)
(4)这些科学家的事迹给了你什么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