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纲常伦理...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纲常伦理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明代心学大师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其所言“良知”是指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也即人内心中的天理,为了探寻人内心天理必须摒弃各种欲望,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上述题意中所指“良知”不相符合。
核心考点
试题【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纲常伦理】;主要考察你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李贽《焚书》
材料二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三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
(2)据材料指出李贽被视为“异端”的原因及他临终表现。(3分)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还不是近代意义上的理性启蒙。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5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在反思和批评儒家思想的同时,又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的一些精髓。下列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 )
① 以天下为己任   ② 凡为帝王皆贼也   ③ 是非取决于学校    ④ 经世致用
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宋代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
①话本把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
③《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的发展 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