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主要经济政策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日租,二日调,三日役,四曰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日租,二日调,三日役,四曰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
——《旧唐书·食货志》
材料二今制度弛紊疆理隳坏,恣人相吞,无复畔(田界)限。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兼并之徒,居然受利,官取其一,私取其十,穑人(种由人)安得足食?公廪安得广储?
——《陆宣公奏议》
材料三富我多丁者,以宦、学、释、老得免,贫人无所入则丁存,故课免于上,而赋增于下,是以……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炎疾其弊,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
——《新唐书》
材料四(唐德宗)问:“百姓乐乎?”对日:“不乐!”上日:“今岁颇稔(丰收),何为不乐?”对曰:“诏令不信。前云两税之外悉无他徭,今非税而殊求者殆过于税……***不能支,愁苦如此,何乐之有?每有诏书优恤,徒空文耳!”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唐初的赋税制度有何特点?(3分)   
(2)材料二、三反映出唐中期的什么突出问题?“炎疾其弊”所指为何?两税法的合理性何在?(5分)
(3)材料四反映出农民在实行两税法以后有什么不满?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4分)
答案
(1)唐初赋税制度通过纳绢(或布)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如有加役,可按规定减免租调,加役也有量的规定。
(2)唐中期以来,富者大量兼并土地,均田制受到破坏;富人又以各种理由,免交赋税;由于赋税沉蘑,农民大量逃亡,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收入减少。“炎疾其弊”指的是由于以上原因而造成国家财政困难.使身为宰相的杨炎深感不安,因而向唐德宗建议实行两税法。其征税是以土地和财产多少为标准,而不是以人丁为标准,这就比较科学。
(3)政府不讲信用,苛捐杂税多于应征之税,下诏优恤也只是些空话。两税法实行后,地主阶级千方百计地把应交的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一卜。农民所受剥削仍然很重。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应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唐初的赋税制度是租庸调制,其特点应根据材料概括。第(2)问应注意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由于土地兼并,使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不能实行,唐中期改用两税法。第(3)问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归纳。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日租,二日调,三日役,四曰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主要考察你对主要经济政策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乾隆时期,水患频繁B.与水争地
C.清朝腐败,疏于治水,水患频繁D.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尖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朝后期,均田制无法推行的主要原因有
①政府缺乏直接支配的土地②商品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③租庸调制使政府财政减少④唐德宗支持推行两税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朝时期推行的一条鞭法
A,规定每产按资产交纳户税 B.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
C.将田赋、徭役、杂役并为一条 D.取消了一切杂税和杂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朝推行闭关政策,以下正确的是
①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②禁止国人小海贸易
A.①正确②不正确B.①不正确②正确
C.①②均正确D.①②均不正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
《野老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注:作者张籍(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野老歌》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
要求史论结合,论据用自己语言阐述,亦可摘抄原文;不同论点,论据可重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