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主要经济政策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王乔治三世派遣乔治·马戛尔尼勋爵来华访问,并携带了600箱礼物,共19宗、590余件。在当时,外...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王乔治三世派遣乔治·马戛尔尼勋爵来华访问,并携带了600箱礼物,共19宗、590余件。在当时,外国使者来华,皆被称为“四夷来朝”,须行“朝贡之礼”,马戛尔尼使团也不例外。同时清王朝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分别赏赐英王及使臣、随员一行丝绸绒、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三千多件。具体清单如下:
国别
礼品名目
英国
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
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等;
军事装备有众多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清朝
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茶膏和各色食品等
——以上材料根据网上资料整理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关于18世纪末中、英两国社会文化差异的信息,并予以说明。(12分)
答案

信息1:中、英两国外交目的不一样。(2分)
说明:英国希望通过展示这些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礼品,向中国显示西方文明的先进,以此引起中国的关注与兴趣,最终通过外交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把英国精心挑选的礼品仅仅视为八方来朝的藩夷贡品,并进行惯例性赏赐,由此表明清政府仍奉行朝贡外交,其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显示天朝上国的威仪。(4分)
信息2:礼品所反映的生产方式不同。(2分)
说明:英国礼单有天文仪器、工业和军事设备等,表明英国已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而中国礼单主要是手工业和农产品,表明中国仍是农耕文明。(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以及中英两国互赠的礼品清单,可以获得以下信息:中、英两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目的不同;礼品反映了两国的生产方式不同。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些信息作出具体解读说明。
核心考点
试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王乔治三世派遣乔治·马戛尔尼勋爵来华访问,并携带了600箱礼物,共19宗、590余件。在当时,外】;主要考察你对主要经济政策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 “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私有制B.经世致用
C.重本抑末政策D.资本主义萌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言论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政策的是
A.“是故工商盖皆本业也”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C.“乡农卖丝争赴市(场)”D.“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贾思勰所编著农书《齐民要术》中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说明贾思勰编著这本农书的目的是(   )  
A.反驳“贤者”的错误理论B.发展手工业
C.鼓励商人的经营活动D.重视发展农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亚当•斯密说:“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巳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亚当•斯密认为(  )
A.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
B.清朝的法律制度阻碍了中国的进步
C.中国的传统经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D.中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更利于经济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
①盐铁官营制度 ②“早市”“夜市”出现 
③商人群体形成 ④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④B.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