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 B.统治者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
C.南方民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 D.农作物品种的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
答案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B.统治者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C.南方民族融合,加速了当】;主要考察你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③④ |
A.人力 |
B.畜力 |
C.自然力 |
D.机械力 |
A.促使耕地转向私有 |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
C.减轻农民负担 |
D.确立封建制度 |
A.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 B.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
C.古代农业生产中已出现租佃关系 | D.农民的人身依附性增强 |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在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痛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的变化。(4分)其原因有哪些?(2分)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的根源是什么?(2分)
最新试题
- 1商品原价289元,经连续两次降价后售价为256元,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28
- 2西欧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C.启
- 3用两个一样的弹簧吊着一根铜棒,铜棒所在虚线范围内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棒中通以自左向右的电流,如图所示。当棒静止时,弹
- 4"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启示我们要树立 就业观念:( )A.自主择业B.竞争C.职业平等D.多种
- 5下列代数式中:3+a;0;1x;-a;-5xy3;x+24;3x2-2x+1;a2-b2;a2b2单项式:______;
- 6辩证否定的实质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 7默写。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2、《论语六则》中,表示要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取长补短的句子
- 8若数列{an}是正项数列,且a1+a2+…an=n2+3n,(n∈N*)则a12+a23+…+ann+1=( )A.2
- 9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
- 10设a,b,c是任意的平面向量,给出下列命题:①(a•b)c=(b•c)a②若a•b=a•c,则a⊥(b-c)③(a+b)
热门考点
- 12010年4月冰岛火山爆发,火山灰含有一种叫砒霜的剧毒物质.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As2O3),其中As元素的化合
- 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水平细线和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轻质弹簧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剪断细
- 32011年12月16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八次部长级会议在日内瓦正式批准( )加入世贸组织,该国入世历程由此画上句号。A
- 4图为室外晒衣服的一种方式,MN、PQ为固定的竖直直竿,光滑轻绳AB两端分别固定在MN、PQ上,衣架(上面的挂钩挂在绳上)
- 5She said she wasn’t feeling well, ?[ ]A. didn’t
- 6下列关于细胞内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的ATP都需要O2B.叶绿体和线粒
- 7如图,在△ABC中,D、E为AB、AC上的点,AB<AC,DE与BC不平行,下列条件中,不能得到△ADE∽△ACB的是(
- 8已知集合M={x|x2-3x+2=0},N={0,1,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B.
- 9(2014·日照模拟)What I value most for a holiday is________I relax
- 10听对话,回答1小题。1. Who has borrowed Polly"s camera? A. Jim. B. J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