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成语“十羊九牧”出自《隋书•杨尚希传》:“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寮(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精干良才...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成语“十羊九牧”出自《隋书•杨尚希传》:“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寮(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精干良才,百分无一……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这段话反映出“十羊九牧”现象
①扩大了统治基础 ②加剧了吏治败坏 ③增加了财政开支 ④减轻了人民负担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成语“十羊九牧”出自《隋书•杨尚希传》:“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寮(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精干良才】;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新朝代(西汉)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指的是(   )
A.郡县制度与都司制度并存B.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
C.行省制度与土司制度并存D.州郡县三级交错管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一一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诸侯王表第二》
材料二 汉初政论家贾谊上《治安策》于汉文帝:“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从建永无休止以少其力,力少则易治,此安宁之术也。”
——《汉书 贾谊传》
材料三 (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则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史记吴王濞传》
材料四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边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销自稍弱矣。”
——《汉书 主父偃传》
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分析汉初分封王国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对于秦亡原因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这一局面的出现使西汉的地方行政体制与秦朝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②材料二、三、四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上材料三和材料二、四有何不同?你认为哪种手段更为恰当?为什么?(5分)
③这一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材料一 汉初的官制,是沿袭秦朝的。秦制则是沿自列国时代。中央最高的官为相。秦有左、右,汉通常只设一丞相。丞相之副为御史大夫。武官统称为尉。中央最高的武官,谓之太尉。这是秦及汉初的制度。……又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三公分部九卿,亦无理论根据。有大事仍合议。 
——《吕思勉讲中国文化》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闻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頡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皇祖训》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与汉初在中央实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在当时起到什么积极作用?(3分)
(2)秦汉的这种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从汉武帝时就着手解决,最终演变成材料二中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朱元璋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上,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2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4)根据材料四回答,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承秦制,但有同有异,体现在政治制度上的“异”是
A.中央官制的设置B.皇权与相权之争
C.实行封国制D.实行严格的监察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