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我们要讲的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若论制...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们要讲的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汉密尔顿从来不曾期待不完美之人制出完美之物。他说:一切经过集体讨论制定的方案均为各种意见的混合体,必然混杂每个个人的良知和智慧,错误和偏见。将十三个不同的州以友好、联合的共同纽带联结一起的契约,必然是许多不同利益与倾向互相让步的结果。此种原料安能制出完美无缺的成品?
——摘自刘建湘《美国宪法的商谈原理》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树”的主要原因。(4分)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87年美国宪法中“良知和智慧”与“错误和偏见”的表现。(8分)
答案

(1)原因:宋初统治者弱化相权,学术中衰,缺乏人才。(4分)趋势:地方权力逐渐削弱,中央权力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皇权逐渐加强;选官制度走向公正、客观。(6分)
(2)“良知和智慧”: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联邦政府与州政府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或联邦体制);共和制度等。(4分)“错误和偏见”:间接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存在种族歧视;选举有性别、财产限制;没有规定公民权利。(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先根据材料信息“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回答,再根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演变趋势回答。
(2)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利弊回答。宪法的进步性:体现中央集权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局限性:承认了奴隶制度,保留了种族歧视;没有赋予广泛的公民权。
核心考点
试题【(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我们要讲的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若论制】;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度的存在B.中央集权的削弱
C.官僚政治的弊端D.行政效率的低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六典》载:“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然周、汉以来,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这说明隋唐的三公
A.务虚不务实B.是秦汉时期三公制度的强化
C.履行丞相职责D.负责军事、行政与司法大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贞观初,岁定京官望高者二人,分校京官、外官考……中品以下,四考皆中中者,进一阶;一中上考,复进一阶……有下下考者,解任。”这一规定的直接影响是
A.推动了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B.有利于提高官员的行政效益
C.使名门望族成为最大受益者D.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载:“熙宁初,置局修敕,诏中外言法不便者集议更定,择其可恒采者赏之。元丰中,始成书二十有六卷,复下二府参订,然后颁行。”这说明宋朝的二府
A.分掌文武大权B.是促进宋代法制的核心力量
C.参与国家决策D.是加强司法监督的主要部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宋代曾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该规定
A.可能导致御史滥用职权
B.使御史具备了类似唐朝中书省的职能
C.标志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D.可能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空前激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