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26分)有学者在研究中产阶级时提出了以下论点。论点一:在中国古代的农民和皇权官宦之间,长期存在一个起缓冲作用的乡村士绅阶层(准中产阶级)。论点二:现代意义上的...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有学者在研究中产阶级时提出了以下论点。
论点一:在中国古代的农民和皇权官宦之间,长期存在一个起缓冲作用的乡村士绅阶层(准中产阶级)。
论点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中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成员主要有:近代工业中的管理者和文职雇员……政府官员……文学教授、律师、作家和艺术家等自由职业者。
论点三: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
请回答:
(1)指出中国古代“乡村土绅阶层”长期存在的经济、政治背景。(4分)
(2)结合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相关史实,分析中产阶级对近代化的积极影响。(8分)
(3)有学者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己不存在中产阶级。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5分)
(4)根据论点三,指出西方新、旧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有何不同?并分析二战后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9分)
答案

(1)背景: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主体地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确立和发展(郡县制下对乡村管理的需要);宗法制的影响;农耕经济发达;科举制的促进;(4分,每点2分,政治与经济不能重复打分。每个知识点,表述不成句只给1分)
(2)影响:维新派宣传兴民权、设议院、立宪法和君民共治等思想,进行戊戌变法;革命派提倡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民国,推翻帝制,颁布《临时约法》;实业家创办民族工业,实业救国;立宪派参与、推动清末新政,鼓励工商、废除科举、预备立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文学革命;创办报刊、引领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近代化。(8分,每点2分,要求史论结合,答出4点即可。如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4个方面分析,亦可酌情给分;只简单罗列如“戊戌变法”等史实,没有说明,得1分,最多4分;只写派别不给分)
(3)①不存在。各种政治运动,如反右扩大化、“文革”、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的打压;经济改造,包括土地在内的生产资料公有化,包括房屋在内的私有财产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受苏联模式影响,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平均主义;国民经济结构严重不协调,偏重国防重工业,与国民消费生活有关的轻工业、服务业严重滞后,农副产品严重短缺;经济总量增长较慢,人均收入没有实质增长。
②存在。比广大农民和集体企业更有保障的国营企业职工;计划经济体制强化了权力的普通干部;为工农兵和经济建设服务的部分科技和文艺知识分子(4分)。
(5分,判断1分,要求史论结合,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只有判断,无分析,不得分;只简单罗列史实,最多给2分)
(4)标准:从财产到职业(行业)。(3分,答“注重财产到注重知识的专业人员或技术人员”也可给3分。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只罗列现象的变化,最多给2分)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经营者革命;人民资本主义(股票分散化);第三产业的兴起(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新经济的产生;现代教育的发展;资本主义进入黄金发展时期;(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给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政治、经济背景结合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特征进行思考,可归纳出政治方面: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确立和发展、宗法制的影响、科举制的促进;经济方面:小农经济占主体地位、农耕经济发达
(2)首先结合所学知识推导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中产阶级包括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和实业家,从这些阶层参与中国近代化的史实中分析其思想主张、实践活动以及产生的积极作用来进行说明即可。
(3)本题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理由充分即可,结合自身知识储备,选择不存在更好一些,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结合20世纪50、60年代的史实进行说明,如政治方面:反右扩大化、“文革”、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的打压;经济方面: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平均主义;国民经济结构严重不协调,偏重国防重工业,与国民消费生活有关的轻工业、服务业严重滞后,农副产品严重短缺;经济总量增长较慢,人均收入没有实质增长等。如果选择存在,结合材料二中“工业中的管理者”“政府官员”“ 文学教授、律师、作家和艺术家等自由职业者”等信息,可从国营企业职工、计划经济体制强化了普通干部的权力、部分科技和文艺知识分子等方面来说明。
(4)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种“小企业主、小农场主”“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可归纳出划分标准由注重财产到注重知识的专业人员或技术人员;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可归纳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经营者革命、人民资本主义的出现、第三产业的兴起、新经济的产生、现代教育的发展等。
核心考点
试题【(26分)有学者在研究中产阶级时提出了以下论点。论点一:在中国古代的农民和皇权官宦之间,长期存在一个起缓冲作用的乡村士绅阶层(准中产阶级)。论点二:现代意义上的】;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6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大黄金时代中的平民却可重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族地位,担任政府官员和累积财富,世袭贵族统治瓦解后各种新的哲学、政治、道德观念纷纷涌现……春秋战国的吞并战争在公元前三世纪结束时,大黄金时代达到巅峰。
——据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1901—1928年天津工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清政府)在“实业救国”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发布“新政”上谕,颁布了一些促进发展工商业的措施,如设立专门管理工商业和教育事务的机构,制定各种政策性鼓励兴办工商业的章程。附近农村剩余人口流向城市,成为新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附近农村称为企业商品的销售市场。大规模收回“利权运动”使外货输入量急剧下降。新政时期华北局势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乱。后来,一战爆发、俄国十月革命大量牵制了列强力量,各界人士的反帝斗争和抵制洋货运动,都给它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据陈迪新《天津近代工业的黄金时期工业概况及原因浅析》
材料三 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是英国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社会迅速发展转型,一举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出身高贵、温文尔雅、衣食无忧、教养良好等绅士理念逐渐弱化,边沁和穆勒提出的功利主义伦理道德观成为信条,形成所谓“维多利亚主义”道德风尚。
——据李增、龙瑞翠《英国“黄金时代”道德风尚之流变》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大黄金时代”的平民地位变化的政治原因。(6分)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天津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条件。(10分)
(3)分析材料三英国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6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的“黄金时代”中道德观念变化的相同之处。(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姓族属历经千年,繁衍日盛,元朝孔氏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第55代为“克”,明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56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从明初至1919年订定的行辈共计50字50辈,依次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材料二 罗斯福家族在美国有超过300年的历史,其历代名人有:艾萨克·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D·罗斯福、艾略特·罗斯福、小富兰克林·D·罗斯福、苏珊·罗斯福
问题:对比材料一、二,提取两项关于中西方姓氏文化差异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
A.南向北房B.东厢房C.西厢房D.北向南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 “家风是什么” 节目反应强烈。传统中的 “忠孝传家”、“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忠孝”、“耕读”观念形成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A.“忠”与世袭制紧密相关B.“孝”与宗法制紧密相关
C.“耕”与农本思想紧密相关D.“读”与科举制紧密相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