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题文】(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一条 联邦领土由下列各邦组成:普鲁士与洛恩堡、巴伐利亚、萨克森、符登堡、巴登、黑森……律贝克、不来...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 联邦领土由下列各邦组成:普鲁士与洛恩堡、巴伐利亚、萨克森、符登堡、巴登、黑森……律贝克、不来梅和汉堡。
第二条 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一条 皇帝……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摘编自《l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二  1905年、1907年清政府两次派出以政府高级官员为首的政治考察团赴欧美和日本等西方国家进行考察,它拉开了清末预备立宪的序幕。在考察中,考察团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用心、仔细。……最终,在立宪问题上,清廷采取了师仿德日的政体模式。
——摘编自柴松霞《清末五大臣对德国宪政的考察》
材料三 清末新政时期,中国“依法治国”的首倡者、近代法律学先驱沈家本参照西方各国法律,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和律法制度,包括制定了《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新刑律》、《民律草案》等根本性大法,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后来的法律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它们)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已习以为常的禁止刑讯、实行陪审和律师制度、改良监狱等也逐步进入中国法律体系。
清末新政法律体制改革……是中国法律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趾高气昂的中华法系第一次低下头来学习各国法律优长,为此后中国法律走向规定了大致不变的路线图。
——摘编自马勇《晚清二十年》
据材料一,概括宪法所赋予德意志帝国皇帝的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宪法的影响。(10分)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的考察团“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用心”的原因。结合材料三概括清末法律改革的特点,并谈谈你的认识。(10分)
答案
【答案】
(1)权力:经议会同意对外宣战的权力;召开议会及休会的权力;建议并公布法律及监督法律执行的权力。(4分,任意两点即可)
影响:维护了德意志的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6分,任意三点即可)
(2)原因: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丰革命对清朝统治的威胁;德国的君丰立宪政体对清政府的启示。(4分,若学生答到“应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亦可给1分)
特点:确立了法制化和体系化方向;制定了根本性大法,为法律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内容;学习各国法律优长,西方法律制度逐步进入中国法律体系。(4分)
认识:清末法律改革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法制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尽管德国通过《l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体,即君主立宪制,但德国所确立的这种君主立宪制政体与英国相比,专制色彩和军国主义色彩依然比较浓厚,皇帝的权力是相当大的。结合材料,德意志帝国皇帝的权力体现在:经议会同意对外宣战的权力;召开议会及休会的权力;建议并公布法律及监督法律执行的权力。即便如此,这部宪法对德国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有着重要的影响,即维护了德意志的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开始了以资本输出为主的经济侵略方式,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等),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也空前严重;更随着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开展的戊戌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活动的开展;再加上义和团运动的发生,八国联军侵华等,清政府正所谓“四面楚歌”。面对统治危机,清政府被迫在统治方式上做一些尝试和改变,借鉴了德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即清末新政。结合材料三,得出清末法律改革呈现的特点:确立了法制化和体系化方向;制定了根本性大法,为法律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内容;学习各国法律优长,西方法律制度逐步进入中国法律体系。从清末新政关于法律改革的内容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认识:诚然,清政府的主观目的当然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不可避免地,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法制的现代化进程,从而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因此,不能够简单地把“清末新政”说成是一种骗局,有其合理之处,应该正确、客观的予以评价。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皇帝的权力;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清末新政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一条 联邦领土由下列各邦组成:普鲁士与洛恩堡、巴伐利亚、萨克森、符登堡、巴登、黑森……律贝克、不来】;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向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0分)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都重视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新唐书》
材料二 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
——《清史稿》
材料三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做法有何积极作用。(3分)
(2) 《清史稿》认为(康熙年间)“天下和乐,克致太平”。结合所学指出,与唐太宗相比,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3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纂《续通典》则明确地 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降视为一种制度。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尤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材料三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过:“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弊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若益趋于乱也。”近代学者吕思勉也曾经总结说:“中国之历史,犹是分立之时长,统一之时短也。分主之世,谓之封建,统一之时,号称郡县,为治史者习用之名。”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并分析发展趋势(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6分)
(3)结合材料三回答明清之际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请以宋元时期的史实为例说明如何避免郡县制的弊端。(6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
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C.变更国体的主张    D.大兴民权的意向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信息。依据下列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依据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三幅图片中共同主题的历史变迁信息并进行分析说明。

要求:主题必须吻合材料,说明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