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0101 期中题难度:来源:
B.40%
C.24%
D.4%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在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A(气)+ B(气) C(气)+ D(气) 5 min后达到平衡。已知各物质的平衡浓】;主要考察你对反应速率与平衡的有关计算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B . 0.4~4.4 mol/L
C . 0~4 mol/L
D . 无法确定
B.X、Y的转化率不相等
C.平衡时,Y与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
D.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
3A(g)+B(g)xC(g),2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剩余0.8 mol B,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
(2)x=________;
(3)若向原平衡混合物中再充入a mol C,在t℃时达到新的平衡,此时 B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4)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欲使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原平衡相等,则起始加入的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A)、n(B)、n(C)之间应该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 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
C.反应至4 min时,若HCl浓度为0.12 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 mol/(L·min)
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 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 mL 1 mol/L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
(1)达到平衡时,I中A的浓度为M mol/L,C的浓度为N mol/L,II中A的浓度为m mol/L,C的浓度为n
mol/L,则M_____m;N_____n;(填>、<、=)
(2)保持温度不变,若向I中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2 mol C和1 mol D,重新达到平衡后A的浓度为R mol/L。则_________
A. R = 2M B. R < M C. M < R < 2M D. R > 2M
最新试题
- 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它的速
- 2如图,某校宣传栏后面2米处种了一排树,每隔2米棵,共种了6棵。小勇站在距宣传栏中间位置的垂直距离为3米处正好看到这排两头
- 3已知函数f(x)=-x3+3x2+9x+a,(Ⅰ)求f(x)的单调递减区间;(Ⅱ)若f(x)在区间[-2,2]上的最大值
- 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
- 5在证明磁场的存在时,我们将小磁针放到磁体附近,可以观察到小磁针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北极所指的方向发生了偏转,由此我们说磁体
- 6已知正数x,y,z满足5x+4y+3z=10.(1)求证:25x 24y+3z+16y23z+5x+9z25x+4y≥5
- 7计算:(1)-(-1)2+sin245°+(tan35°)0;(2)(ab-b2)÷-ab2,其中a=2004,b=20
- 8作为网络游客,只有不相信任何网友和网络信息,才能保护自己。[ ]
- 9若点A(-5,y1)和点B(-2,y2)都在y=-12x上,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为( )A.y1>y2B.y1=y2
- 10下列关于常见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碱性B.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C.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是
热门考点
- 1如图所示,质量为m=0.1kg的铝框,用绝缘细线悬挂起来,框中心距地面高h=0.8m,有一质量M=0.2kg的磁铁以10
- 2【题文】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而今安在哉?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不者,若属皆且
- 3下表是某同学四次测的小麦的发芽率,结果都不相同,你认为他测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应是( ) 一二三四发芽率92%90%95%
- 4一个同学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只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一部分曲线,于是他在曲线上取水平距离相等的三点A、B、C,量得
- 5图甲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乙是一动物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①、③表示的生理过程
- 6开学整理教室时,老师总是先把每一列最前和最后的课桌摆好,然后再依次摆中间的课桌,一会儿一列课桌摆在一条线上,整整齐齐,这
- 7如图:长方形所在平面与正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分别为的中点.(Ⅰ)求证:平面;(Ⅱ)试问:在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平面平面
- 8设函数f(x)=|x|x+bx+c,则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有 ______(请将你认为正确命题的序号都填上)①当b>
- 9计算tan35°×cos35°-sin35°=______.
- 10翻译下列字、词。 ①孔子东游 游:____________ ②问其故 故: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