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由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部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体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
(4)验证CO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在(1)中的D装置后再依次连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E)、澄清石灰水(F)、浓硫酸(G)的洗气瓶和盛有氧化铜粉末的反应管(H),进行该反应,若H在加热后黑色固体变红色则证明生成了CO
核心考点
试题【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由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主要考察你对物质组成与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药匙 b.烧杯 c.石棉网 d.玻璃棒 e.坩埚
(2)通入足量SO2时C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现象,该小组同学认为SO2与Fe3+反应生成SO42-和Fe2+。
①写出SO2与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C试管中生成的Fe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小组向C装置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反应生成了SO42-,该做法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D装置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验证SO2具有还原性,实验中可以代替FeCl3溶液的试剂是_________(填字母)
a.浓H2SO4 b.酸性KMnO4溶液 c.碘水 d.Na2S溶液
(1)向盛有1 mL饱和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乙二酸溶液,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乙二酸饱和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振荡,发现其溶液的紫红色褪去;①说明乙二酸具有_____________(填“氧化性”、“还原性”或“酸性”);
②请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 MnO4- + ___ H2C2O4 + ____ H+ = ____ Mn2+ + ___ CO2↑ + ____H2O
(3)将一定量的乙二酸放于试管中,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未标出):
①上述装置中,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②乙二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将2.52 g草酸晶体(H2C2O4·2H2O)加入到100 mL 0.2 mol/L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简单表述),该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1)检查上述装置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在E装置后面连上一根导管,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称量E的质量,并将a g铁碳合金样品放入装置A中,再加入足量的浓硫酸,待A中不再逸出气体时,停止加热,拆下E并称重,E增重b g。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表达式)。
(3)装置C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同学认为,依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可能会偏低,原因是空气中CO2、H2O进入E管使b增大。你认为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同学认为,即使甲同学认为的偏差得到改进,依据此实验测得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也可能会偏高。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Ⅱ 探究浓硫酸的某些性质:
(6)往A中滴加足量的浓硫酸,未点燃酒精灯前,A、B均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A中铁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混合金属粉末,除Mg外,还含有Al、Zn中的一种或两种,含量都在10%以上。某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铝、锌元素的存在。所用试剂:样品、pH试纸、稀H2SO4、NaOH溶液、稀NH3·H2O。该小组探究过程如下:
● 查阅资料:
①镁、铝、锌都是银白色的金属
②锌(Zn)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
③Zn(OH)2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强碱及NH3·H2O
④Zn2+易形成络合物如Zn(NH3)42+,该络合物遇强酸分解生成Zn2+、NH4+
● 提出假设:
(1)假设①: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镁外还含有________元素
假设②: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镁外还含有________元素
假设③: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镁外还含有铝、锌元素
● 实验探究:甲同学基于假设③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3)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方案比甲同学的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学研究了甲、乙两同学的方案后,在其中一种方案的基础上用最简便方法测定了Wg样品中金属镁(Mg)的质量,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Ⅰ的主要过程是:在滤液中逐滴加入,直至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再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______。
(6)某溶液中含有Zn2+、Al3+、NH4+和SO42-等离子,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则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B.
C.
D.
(2)乙组:①将接口a与j连接进行实验,观察到F中生成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F中最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A~F中选用装置进行实验,证明甲组通入D的气体能否与Na2O2反应。最简单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后用F中的固体进行验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另选试剂)。
最新试题
- 1The question is _____ of great importance. A.thatB.itC.oneD.
-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
- 3将函数y=sin(2x+π3)的图象沿坐标轴右移,使图象的对称轴与函数y=cos(2x+π3)的对称轴重合,则平移的最小
- 4--- Could you introduce me a high quality car?--- My pleasur
- 5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中国大地上拉开了序幕。五一期间,某班同学到附近乡村开展社会调查。在调查中同学们感受到农村
- 6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这一地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许多文明遗址和文物遭到破坏。这一地区曾是哪一个文明古国的所在地[
- 7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
- 8一个四边形的边长依次为a、b、c、d,且满足a2+b2+c2+d2=2ac+2bd,则这个四边形为( ).
- 92007年,央行六次提高存贷款利率,专家预计今年或再调高27个基点。存贷款利率提高,居民可能做出的反映是A.减少债券、股
- 10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B.“又闻子规啼夜月”,暗
热门考点
- 1如图,点D是△ABC的边BC延长线上的一点,∠A=70°,∠ACD=105°,则∠B=( )。
- 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混淆(xiáo) 聒噪(guō) 压轴戏(zh
- 3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铜加入稀盐酸中:Cu+2HCl═CuCl2+H2↑B.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澄清石
- 4 南水北调工程完工后,我国水资源形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新格局,可以从根本上扭转中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
- 5扫墓是清明祭扫的一种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扫墓时点燃香烛、焚烧祭品、鸣放鞭炮等,既耗费金钱,又污染环境,容易造成
- 612月22日,40°N的昼长约为9小时。当日正午时分,王先生从④城乘飞机起飞,历时3.5小时到达②城。下列关于王先生到达
- 7(1)某班级组织了一次物理课外实践活动,试比较全班同学中从一楼爬上三楼过程中谁的爬楼功率最大.为了简便获得比赛结果,则活
- 8我们将点P(x,y)经过矩阵abcd的变换得到新的点P"(x",y")称作一次运动,即:x′y′=abcdxy.(1)若
- 9______everybody enjoys fresh cut flowers around his house.fe
- 10下列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 ]A、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