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原电池原理 > 如右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右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球的浮力变化)(    )
A.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
B.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
C.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
D.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

答案
A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如右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主要考察你对原电池原理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根据右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石墨电极为正极,Ag电极为负极
B.负极电极反应式:Fe3+ + e="=" Fe2+
C.盐桥中阴离子移向AgNO3溶液
D.总反应为:Fe3+ + Ag ="=" Fe2+ + Ag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原电池:其中a、b分别为Cu和Ag,甲和乙分别是氨水和硝酸银溶液,盐桥的琼脂中吸附有KCl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为负极,电极方程式为:Ag + + e- =" Ag" B.甲中出现大量蓝色沉淀
C.总反应为:Cu + 2 Ag + = Cu2+ + AgD.反应时,盐桥中的K+向乙方向移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板中的铁做负极,电极反应为Fe — 2e- ="=" Fe2+
B.放电时正极上有氧气生成
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
D.电池总反应为:2Li+2H2O="==" 2LiOH+H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1)实事证明,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A.C(s)+H2O(g)=CO(g)+H2(g) △H>0
B.NaOH(aq)+HC1(aq)=NaC1(aq)+H2O(1)  △H<0
C.2H2(g)+O2(g)=2H2O(1) △H<0
(2)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依据所选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其负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3)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现将你设计的原电池通过导线与下图中
电解池相连,其中,a为电解液,X和Y是两块电极板,则:

①        若X和Y均为惰性电极,a为CuSO4溶液
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电解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通过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2molCuO粉末,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②若X、Y分别为铁和铜,a仍为CuSO4溶液,则Y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③若用此装置电解精炼铜,         做阳极,电解液CuSO4的浓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④若用此装置在铁制品上镀铜,铁制品做         ,电镀液的浓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
I.Zn – MnO2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一NH4Cl混合溶液。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     极(填“正”、“负”)。
(2)若ZnCl2- 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某电极的腐蚀,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填代号)
A.NaOHB.ZnC.FeD.NH3.H2O
Ⅱ.下图是甲烷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3)电池的正极是        (填“a”或“b”)电极,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4)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不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