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 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a5(PO4)3OH(s)5Ca2++3PO43-+OH-,进食后,细...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a5(PO4)3OH(s)5Ca2++3PO43-+OH-,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Ca5(PO4)3F(s)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他促进矿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H++OH-H2O,使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5Ca2++3PO43-+F-=Ca5(PO4)3F↓;加Ca2+或加PO43-
核心考点
试题【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a5(PO4)3OH(s)5Ca2++3PO43-+OH-,进食后,细】;主要考察你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在含AgCl固体的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对AgCl的溶解度有什么影响,并解释之。
(1)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g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BaCl2溶液中滴加Na2C2O4(草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白色沉淀中加入盐酸,沉淀溶解。
(1)试用离子方程式和有关平衡的知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判断,可得出酸盐跟反应的一种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有甲、乙两同学做了如下实验:甲同学在制得的Mg(OH)2沉淀中加入浓的NH4Cl溶液,结果沉淀溶解;乙学生在制得的Mg(OH)2沉淀中加入浓的CH3COONH4溶液,结果沉淀也完全溶解。对此甲、乙两同学用学过的有关知识各自解释了上述实验事实:甲同学的解释为:因为NH4Cl溶液中,NH4++H2ONH3·H2O+H+,且Mg(OH)2(s)Mg2++2OH-;又H++OH-=H2O,所以Mg(OH)2溶解平衡向右移动,促进
Mg(OH)2的溶解。乙同学的解释为:因为NH4Cl=NH4++Cl-,CH3COONH4=CH3COO-+NH4+,且
Mg(OH)2(s)Mg2++2OH-;NH4++OH-=NH3·H2O,所以所以Mg(OH)2溶解平衡向右移动,促进
Mg(OH)2的溶解。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解释是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已知在25℃的水溶液中,AgX、AgY、AgZ均难溶于水,且Ksp(AgX)= 1.8×10-10,Ksp(AgY)=1.0×10-12
Ksp(AgZ)=8.7×10-17
(1)根据以上信息,判断AgX、AgY、AgZ三者的溶解度(已被溶解的溶质的物质的量/1L溶液表示)
S(AgX)、S(AgY)、S(AgZ)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向AgY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gX固体,则c(Y-)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25℃时,若取0.188g的AgY(相对分子质量188)固体放入100mL水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溶液中Y-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4)①由上述Ksp判断,在上述(3)的体系中,能否实现AgY向AgZ的转化,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在上述(3)的体系中,能否实现AgY向AgX的转化?下面根据你的观点选答一项。
若不能,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能,则实现转化的必要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1L含0.001 mol/L SO42-的溶液中加入0.01mol BaCl2,能否使SO42-沉淀完全?(已知Ksp(BaSO4)=
1.08×10-10)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