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盐酸与烧碱溶液反应
B.Ba(OH)2•8H2O+2NH4Cl=BaCl2+10H2O+2NH3↑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D.高温煅烧石灰石使其分解
E.铝和盐酸反应
F.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答案
常见的吸热反应为: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氢氧化钡和氯化铵的反应、焦炭和二氧化碳、焦炭和水的反应等,所以吸热反应有:B、D,故答案为:B、D.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A.盐酸与烧碱溶液反应B.Ba(OH)2•8H2O+2NH4Cl=BaCl2+10H2O】;主要考察你对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填选项序号).a.Ba(OH)2•8H2O与NH4Cl混合搅拌 b.生石灰加入水中c.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 d.H2在O2中燃烧
(2)某同学进行如右图所示实验,测量铝与盐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表明:反应温度升高,由此判断铝与盐酸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______,其中还原剂是______(填化学式).
(3)电能是现代社会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之一.下图所示为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其负极是_____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若电路中有1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产生H2的体积为______L.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⑥Ba(OH)2•8H2O和NH4Cl(固体)混合.
A.①④⑥ | B.①③⑥ | C.①④⑤ | D.②④⑥ |
A.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
B.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发生放热反应 |
C.氯分子(Cl-Cl)变成2个Cl原子时会放出能量 |
D.生石灰投入水中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
A.如果反应是放热的,则不需要加热反应既会发生 |
B.合成氨反应中使用催化剂,使原来不能发生的反应变成可发生的反应 |
C.对于反应2NO2 N2O4,当压强不再变化时,就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D.对于反应2SO2+O2 2SO3,2molSO2与足量O2反应,能生成2molSO3 |
A.碳酸钙受热分解 | B.乙醇燃烧 |
C.铝与氧化铁粉未反应 | D.氧化钙溶于水 |
最新试题
- 1如图所示,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PAD是等腰三角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求证:MN⊥平面PCD
- 2教学中常用的幻灯机,其镜头相当于______透镜,它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______像.
- 3读图回答问题:图一图二
- 4如图,球O的半径为2,圆O1是一小圆,O1O=,A、B是圆O1上两点,若∠AO1B=,则A,B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
- 5An industry insider sai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troduc
- 6若limn→∞an2+n+1n2+2=1,则实数a的值为______.
- 7在气温为16℃的房间里,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温度,当水银面经过“16”和“100”之间某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
- 8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眼前是雄伟的迭山主脊光盖山,石
- 9秦始皇修筑长城主要防御的北方游牧民族是( )A.女真B.蒙古C.契丹D.匈奴
- 10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如图的三把利剑,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完了。其史论、史观和史
热门考点
- 1(B)下列有关电场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场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B.电场线越
- 2—Could I surf the Internet for twenty more minutes, Mum?—Oh,
- 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体积为______.
- 4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相同点有A.都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B.都触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C.都以整顿吏治为中心D.都以增加
-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陈老师说,这部著作虽语言直白,但内容____,中学生现在还难以
- 6如图,梯形ABCD中,EF是中位线,若AD=4,BC=6,则EF=
- 7连续掷一枚硬币,结果1连8次正面朝上,那么第9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为 [ ]A.0B.1C.1/2D.不确定
- 8已知实数满足如果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为,则实数=( )A.2B.5 C.6D.7
- 9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醋B.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分浓盐水与水 C.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氧气
- 10如图,AB是⊙O的直径,BC⊥AB于点B,连接OC交⊙O于点E,弦AD//OC,弦DF⊥AB于点G. (1)求证:CD是